首页
好价
精选好价
全部好价
优惠券
白菜
社区
好文
资讯
众测
笔记
海淘
海淘导航
淘遍世界
攻略文章
百科
商品百科
品牌导航
商家导航
更多
值友福利
金融
汽车
旅游
品类导航
专题汇总
招聘专区
集团官网
商业合作
爆料投稿
好价爆料
写篇文章
视频上传
提报百科
创作活动
条新消息
条新评论
登录
注册
个人中心
我的关注
我的文章
我的爆料
我的笔记
我的视频
我的百科
我的评论
我的众测
我的消息
我的收藏
退出登录
个人主页
布欧buoooou
+
关注
🆓财经分享|🚗科技杂谈|🫰深度思考
注册9周年
・
签到3172天
IP属地:河北
芝麻信用评估
授权
后可查看具体分数
芝麻信用评分是合法独立的信用评估及信用管理机构,授权后得到分数越高,代表信用越好
首页
文章 150
笔记 18
视频 13
评论 95
为什么全世界都在加息,而中国却在减息-完
蒙代尔不可能三角:中国为什么能够选择不加息 在美国加息的大背景下,中国为什么能够不加息呢?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简要回顾三元悖论(蒙代尔不可能三角):对一个开放经济体而言,独立的货币政策、汇率的稳定性和资本的完全自由流动,三者不能全部都实现。 我们回顾上面的例子。美国加息后引发某国出现息差套利空间,导致某国投机机构从本国借入低息贷款后购买美元,进而导致本国货币贬值。本币贬值又可能诱发资本外流,进一步加速贬值。该国为了防止本币贬值,就执行紧缩的货币政策,进而导致提高利息,减轻资本外流。 这个例子中,某国选择了资本的完全自由流动(放任资本的大进大出),因此就不能既保持货币政策的独立,又保持汇率的固定。要稳定汇率,就必须放弃独立自主的货币政策,而被迫跟随美国加息;要执行独立自主的货币政策,不跟随美国加息,就要承受汇率变化带来的影响。 但是,如果某国放弃了资本的完全自由流动,对资本实行了某种管制,那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执行独立自主的货币政策,并能够获得相对稳定的汇率。而我国恰好就是这样的国家。 IMF通过“资本账户开放度指标”,判断一个国家是否处于资本完全自由流动,如果某国指标值小于0.25则是资本管控状态。2020年,我国该项指标是0.16,为实行较为严格的资本管制制度的状态。也就是说,我国放弃了资本完全自由流动,以换取独立的货币政策和相对稳定的汇率政策(我国目前的汇率政策是一种“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因此,我国有可能在美国加息引发全球加息的大背景下,选择不加息。2023年1月,德邦证券发布研报《如果降息,会降哪一个?对债市影响又如何?》,报告指出,如果央行降息,可能加剧资本外流的冲动,但是在我国资本管制的模式下,我国有足够的外汇储备应对资本的外流。因此,德邦证券得出结论说,“我们认为中国的外汇储备较为充足,资本外流压力可控,构成降息的基本条件。” 然而,有了降息的条件,并不一定要降息。要理解我国为什么选择在此时降息,这就必须要回顾我国当前的经济现状。 当前的经济现状:中国为什么要选择降息 一个商品生产出来之后,只可能有三种去向:(1)被消费者买了(比如食品、衣服、手机等),用于吃喝玩乐、衣食住行,也就是说,被消费者消耗掉了,这就是消费。(2)被企业买了(比如机器、原材料等),用来生产其他的商品,也就是说,被企业消耗掉了,这就是投资。(3)如果国内的消费者(含政府)不买,企业也不买,那就只能卖给国外的消费者或者企业,这就是出口。由于我国还会购买国外产品,因此计算时会减去进口,形成净出口。消费+投资+净出口,这三者用货币计量,就构成了GDP。(很多学过宏观经济学的朋友会问,那政府采购呢?在这里呢,政府采购被放入了消费或者投资中。比如我们打开wind,输入政府消费,我们可以发现,它属于最终消费项下的一类)。 一个商品,如果消费者不买、企业不买、国外的消费者和企业也不买,这个商品就卖不出去,大量商品卖不出去,或者大量设备闲置不能投入生产(因为没有订单),就会形成危机。所以经济危机又叫做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生产相对于消费能力出现了过剩。 因此看一个工业国的经济是复苏还是恶化,从产能利用率入手会更准确。产能利用率的同行指标大致如下:(1)低于80%属于产能过剩。(2)低于75%属于产能严重过剩。(3)高于90%属于产能不足,需要投资扩产。2020年上半年产能利用率最低,随着疫情好转产能利用率逐步提升,2021年得益于外贸订单大量回流,我国产能利用率达到这三年来最好的情况。2022年以来,产能利用率再次下滑,到2023年一季度,产能利用率几乎再次回到2020年上半年的情况。我们再看看轻工业的三个主要子行业。13个季度里面,食品行业全部产能严重过剩,2023年一季度产能利用率大致回落至2020年二季度水平;纺织行业和医药行业,2023年一季度产能利用率大致在2020年二季度和三季度之间。重工业的情况也是类似。下面是重化工业主要的子行业。多数子行业的产能利用率都回落至2020年二季度或三季度水平。大家可以对照一下自己的行业,看看统计数据和你的直观感受是否相符。换句话说,我国现在的状况就是,大量产能闲置,或者生产出来的东西卖不出去。因此,对政策制定者而言,首要的是必须通过某种方式,刺激企业投资(消耗重化工业产能)或者居民消费(消耗轻工业产能)。大家看人民大学2022年的报告,所有的政策建议都是围绕这一点,要么是讲怎么给企业减负降税,要么是讲怎么刺激居民消费(比如提到“3 万亿消费刺激和收入补贴计划”),或者就是讲怎么搞基建消耗过剩产能。 而这一切,都需要一个宽松的货币环境。如果利息增加,对企业而言,资金成本就会增加,投资意愿就可能下降,对消费者而言,某些对利率敏感的消费者就可能降低消费,这样就会使得经济形势进一步恶化。 因此,我国才选择在全球普遍加息的情况下降息。
+1
5
11
8
2023-09-19
为什么全世界都在加息,而中国却在减息-总
回顾一下:美国加息对经济有哪些影响 美国加息的影响是复杂而深远的,这篇文章我们用尽量简化的方式帮助大家做了一个基本的梳理。从中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美国加息会导致美元和其他货币出现息差套利的空间,投机资本会从本国借入低息贷款,购买美元后存入银行,以套取利差。(2)大量的投机者购买美元,就会使得美元升值、本币贬值。 (3)本币贬值有两个直接后果。其一、本币贬值会导致进口商品“变贵”,带来输入型通货膨胀。其二、本币贬值会导致金融市场震荡,加速资金外流。 (4)为了缓解本币贬值带来的通货膨胀和资金外流,其他国家可能跟随美国加息,而这种加息又会带来三方面的问题。 (5)首先,本国加息会直接损害实体经济。加息导致融资成本上涨,降低企业的投资预期,进而降低扩大再生产的规模,因此也降低了工人的总体工资,最终可能从投资和消费两个方面损害实体经济。 (6)其次,本国加息可能加剧金融市场震荡。如果本国大幅加息,可能降低金融资产的价格,加剧债券市场、楼市等主要金融市场的震荡。 (7)第三,发达国家跟随加息可能导致债务危机。有可能出现债务危机的,不仅仅是发展中国家,也包括某些债务负担严重的欧洲国家,如意大利等。一旦持续加息,这些国家支付的利息就会大幅攀升,大大增加了债务违约的风险。 (8)美国加息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收割全球”。美国加息对国外有影响,对国内照样有影响。一方面,加息导致实体经济利润被侵蚀,提现的冲动加强;另一方面,加息导致国债等资产价格下跌,而银行有大量持有国债,因此导致中小型银行应对风险的能力降低。目前,美国已经有三家银行破产,另据《今日美国》5月4日的报道,美国还有近190家银行面临倒闭的风险。美国加息对自身的影响不止如此,这里我们只是略微分析了目前的一些热点事件。 (9)上述这一切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其相互作用的一个最终结果,就是导致全球经济出现疲软。蒙代尔不可能三角:中国为什么能够选择不加息 在美国加息的大背景下,中国为什么能够不加息呢?下篇回归标题讲讲原因
+1
1
3
0
2023-09-18
为什么全世界都在加息,而中国却在减息-五
美国就风景这边独好吗? 有一种说法认为,美国加息就是在收割全球,这种说法不太准确,这种说法有一个隐含前提,仿佛美国可以不顾经济的客观规律,仅凭主观意愿就能想加息就加息。实际上,美国本次加息,是高通胀下的无奈之举,而美国加息对本国经济的影响也不可谓不大。 前段时间,美国几家银行相继出事,这个事情就和加息密切相关。就拿最初出事的硅谷银行来说,加息从数个方面加速了硅谷银行的破产。注意,我这里说的是加速,而不是直接导致。 硅谷银行的客户中,有很多是科技型公司,这些公司前几年发展势头比较好,在硅谷银行里面存有大量的资金。2022年美国加息以来,这些公司或多或少受到影响。首先,公司融资成本会提高。这使得公司赚取的利润中,有更大一部分被金融资本侵蚀。其次,公司利润下滑,会影响公司股价,这又使得公司在股市上再融资的能力下滑。于是,科技公司就陷入一种螺旋下降的趋势之中。这种趋势直接表现为科技公司裁员速度加剧。美国信息业在2020年5月至2022年4月的24个月中,合计裁员数73.1万,平均每月3.05万人;2022年5月加息以来,裁员速度明显加速,至2023年2月,10个月合计裁员数43.1万,平均每月裁员4.31万人。 在这样的情况下,科技公司的收入越来越少,纷纷从银行取出存款,以度过难关。越来越多的科技公司在硅谷银行提现,导致硅谷银行现金不足以支付,于是被迫兜售持有的资产。而硅谷银行持有的资产大多数是美国国债和抵押贷款支持证券,这种资产有一个特点,这个特点可以简单理解为“资产的价格和市场利率成反比”(这是很多金融资产价格的基本原理)。也就是说,随着美国加息,硅谷银行持有的资产在不断贬值。 硅谷银行开始抛售本就在不断贬值的资产,而这种抛售,无疑加剧了资产价格的下跌。于是硅谷银行陷入了一个死循环,科技公司大量提现导致现金不足,为了应对兑付危机抛售资产,资产价格不断下降导致公司抗风险能力进一步下滑。 当越来越多的人发现硅谷银行陷入死亡循环的时候,挤兑就出现了。人们疯狂地涌入银行,希望在银行破产之前把自己的现金取走。在这种疯狂挤兑之中,硅谷银行不可避免地走向破产。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一方面,加息导致美国科技公司加速衰退,进而出现了大规模提现的情况,另一方面,加息导致银行持有的债券资产贬值,进而降低了银行应对风险的能力。而当这两个方面碰到一起的时候,挤兑破产就出现了。 以上我们大致介绍了美国加息对国内和国外经济的影响,下一篇接下来我们要做一个整体回顾,以便我们形成一个更全面的概念。
+1
3
3
2
2023-09-17
为什么全世界都在加息,而中国却在减息-四
接上文,用加息对抗加息(1):实体经济受损 用加息对抗加息,为什么会损害本国的实体经济呢? 假设你经营一家工厂,你的合作伙伴给你介绍一个项目,这需要投资1000万,一年后可以有10%的回报,但是你手里面只有500万,怎么办?找银行贷款!你来到银行,发现贷款成本不高,每年利息也就5%,你毫不犹豫大笔一挥,就签下了借贷合同。“用银行的钱帮我赚钱,这才是老板该有的思维”。一年后,你连本带利还清了银行的借款,还净赚75万。 突然一天,美国加息了,你们国家为了防止资本外流,被迫跟随美国加息。水涨船高之下,借款利息从5%每年涨到了15%。又是你的合作伙伴,再次给你介绍一个项目,还是需要投资1000万,一年后的汇报还是10%,你手里还是只有500万。你还会找银行贷款吗?如果贷款500万,一年下来需要还给银行75万,只能净赚25万。你看了看账上500万的本金,叹了一口气,“算了吧,还开啥厂啊,把厂关了,钱放银行吃利息得了。” 越来越多的人和你一样的想法,于是企业的投资开始下降,新项目上得越来越少,企业对工人的需求也越来越少。工人失业越来越多,在岗的工人工资也老不见涨,如此一来,国内的需求就会慢慢萎缩,最终导致实体经济受损。 本币加息,除了可能损害实体经济外,还可能加剧金融市场震荡。 (2):加剧金融市场震荡 金融资产定价有一个最简单的模型,即金融资产的价格正比于该资产提供的现金流,反比于市场的利率。比如某成熟市场的商业地产,每年能提供的租金是1000万,市场的利率是5%/年,该商业地产的价值就是1000万/5%=20000万。 为什么是这样呢?我们做一个思想性实验。某成熟市场上有一个商业铺面,每年能提供10万元的租金,该市场的利率是5%,那么,你愿意用多少钱买下这个铺面呢?如果店主喊价30万,你愿意买吗?你肯定愿意,因为30万存银行,一年后只能获得1.5万的利息,而买店铺却能获得10万的租金;如果店主喊价100万,你愿意买吗?你还是愿意,因为100万存银行,一年后只能获得5万的利息,而买店铺却能获得10万的租金;如果店主喊价300万,你愿意买吗?你就不太愿意了,因为300万存银行,一年后就能获得15万的利息,而买店铺却只能获得10万的租金。于是,最终的价格平衡点就落在200万附近,你的钱存银行和买店铺的收益是一样的。因此,店铺的价格=年租金÷市场利率。换句话说,店铺的售价与年租金的多少成正比,与市场利率的高低成反比。一个每年能提供10万元租金的店铺,在银行利率为5%时,价值200万元。假设银行利率提高到10%,那么店铺就只值100万元。 当然,这是一个非常简化的模型,排除了风险的差异、排除了涨价的预期等各种因素。但是,我们通过这个模型却能说明一个问题,即加息会导致金融资产价格下跌(尤其是债券价格)。 以加息的方式防止资本外流,是一种“以毒攻毒”的方式,副作用极大。一方面,它有可能一定程度遏制资本外流,另一方面,它也有可能加速本国的金融震荡,导致其他不可控的结果。 不仅如此,发达国家跟随美国加息,除了可能冲击自身实体经济外,还会导致一个更为严重的后果——诱发全球债务危机。 (3):债务危机 你是一个穷人,你什么时候最希望借钱?很简单,你遇到困难的时候。那么,你什么时候最容易借到钱呢?也很简单,有钱人愿意把钱借给你的时候。如果这个时候的利息还很低,那你一定会毫不犹豫把钱借了再说。这个道理是通用的,对你是这样,对国际市场的借贷主体(国家、大企业等)也是这样。 国际市场上谁是“穷人”?发展中国家多数都是穷人。谁是“有钱人”?那些老牌发达国家就是有钱人。2020年以来,发展中国家受到疫情冲击,经济大幅下滑,这迫使他们不得不在国际借贷市场上寻求帮助。同期,发达国家为了刺激市场需求,普遍执行了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并长期维持极低的利率(甚至零利率)。在这样宽松的市场环节中,发展中国家大量借入外债,外债水平普遍经历了一轮上涨。 在发达国家普遍执行低利率的时期,发展中国家虽然背负庞大债务,但是他们每年支出的利息都很低,因此还债压力并不大。借债成为发展中国家度过经济萧条的一个重要手段。 然而从2022年开始,在高企的通胀之下,美联储、英格兰银行、欧洲央行、加拿大央行、澳大利亚央行、印度央行等全部执行了加息操作,这空前加大了发展中国家的还贷压力。对某个发展中国家而言,以前每年可能只需要从外汇储备中支出100亿美元偿付利息,由于利息升高,现在每年不得不透支更多的外汇储备。于是,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企业出现债务违约。 不仅仅是发展中国家会出现债务危机,部分欧洲国家也可能出现危机。目前欧洲很多国家债务高企,每年需要支付大量的利息。如果利率进一步提高,则每年支付的利息也会进一步提高,进而可能造成更大规模的赤字,这些赤字又需要进一步的融资,这又会推高债务占GDP的比例。 下两图为全球加权债务水平和债务违约情况。当前的全球债务水平已经逼近80年代的拉美债务危机的水平,为有史以来的第二高,全球发展中国家的债务问题越来越严重。部分国家发生债务危机和多数国家债务恶化的概率大大增加,萧条的乌云笼罩在全球经济之上,而发展中国家无疑将是这场危机中损失最为惨重的一方。 那么,加息的始作俑者美国,它就“风景这边独好”吗?
+1
1
3
0
2023-09-16
为什么全世界都在加息,而中国却在减息-三
接着上文继续讲加息对后续金融影响货币贬值的后果 我们经常听到一个说法,叫做“资本外流”。那么,什么是资本外流呢?资本为什么要外流呢?接下来我们做一个沉浸式体验。 你是一个美国籍的国际投资者,你的资金在全球各大股市配置。假设2022年初,英镑和美元的汇率是1:1。你通过研究发现,英国股市可能会迎来一波上涨的行情,于是你花了100万美元,换了100万英镑,然后将100万英镑购买了英国股市的股票。你的眼光很不错,买的股票涨势喜人,几个月下来涨到了120万英镑,你感到很开心。 但是天有不测风云,有一天,你突然看到新闻,美国加息了。你敏锐地感到,这可能会坏事。果然,那些指着息差套利的投机分子动起来了,他们大量低息借入英镑,买入美元。美元不断涨价,英镑不断贬值。你突然发现,股票赚的钱,原来都是虚的。你认真算了算账,从2022年初到现在,英镑对美元贬值了15%,120万英镑,现在就能换102万美元,直逼你的成本。 更可怕的是,美联储还在不断地加息,也就是说,英镑贬值的趋势还可能继续。要是再这样下去,你的股票换成美元就要亏本了。怎么办?你告诉自己,当断则断。于是,你开始大规模抛售股票换成现金,并现金购买美元以“避险”。 越来越多的人发现这个问题,他们也跟着抛售股票。股市开始逆转,负面消息一个接一个传来,当多数人都在抛售的时候,就出现了股市的震荡。震荡的不仅仅是股市,债券市场、股票市场、房地产市场,有一个算一个,都可能发生震荡,道理都是类似的。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美元周期的传导路径,美国加息导致出现套息空间,进而导致美元升值、本币贬值,这又进一步导致投资者抛售金融资产,最终可能诱发金融震荡。既然是息差空间引发资本外流,进而引发金融震荡,那么,一个想法就很自然地出现了,我们也提高利息,不就能逆转息差空间了吗? 对的,这个想法非常直观,也有它的道理,这也是美国加息引发全球加息的一个重要原因。美国加息的时候,好些国家为了防止资本外流,也跟着加息,避免出现息差空间。但是,按下葫芦浮起瓢,加息能抑制资本外流,也会损害本国经济,这首先就会损害本国的实体经济。那本国有什么措施抵制资本外流呢?下文继续
+1
1
3
0
2023-09-15
为什么全世界都在加息,而中国却在减息-二
接上一篇继续讲外汇市场和货币贬值 你是一个大型投资机构的负责人,你发现了英美的金融市场存在巨大的“息差套利”空间,于是你从英国银行低息贷款10亿英镑,准备存入美国套取息差。 然而,你手里面的是英镑,你如果把英镑存在美国银行,无法享受美元的利息,因为银行的利息都是和币种绑定的。也就是说,你在把英镑存入美国之前,需要把手里面的英镑换成美元。于是,你就要在外汇市场上用英镑购买美元。这个过程,就是外汇交易的过程。 越来越多的人从英国银行低息贷出英镑,在外汇市场上购买美元,美元越来越抢手、越来越吃香。以前,100英镑可以购买120美元,现在100英镑只能购买110美元。美元越来越“贵”,相对应,英镑就变得越来越便宜,经济学上,管这种现象叫做货币贬值。 事实上,从美国加息以来,各主要国家货币就开始出现贬值。 有人说,我又不炒外汇,货币贬值对我没啥影响。这是不对的,本币贬值对我们每个人都有影响。要理解这个问题,就要涉及到输入型通货膨胀。通货膨胀:货币贬值的第一个后果 你可以不炒外汇,但一个国家不能不进口商品。只要进口,你就要用到美元,因为进口商品多数是用美元计价的。 举个例子。国际市场上,一双耐克鞋标价10美元。在英镑贬值钱,进口一双鞋需要10美元,合计9英镑;现在英镑贬值了,进口一双鞋虽然还是10美元,但却合计11英镑。在英国消费者看来,商品无疑更贵了。 耐克鞋仅仅是一个举例,实际上对很多国家而言,这种进口产品的通胀,首先体现为能源和其他大宗商品。工业国家要生产,就必须消耗能源,很多国家的能源无法自给自足,只能依靠进口。比如石油就是美元计价,就算国际油价不涨,但本币贬值后,进口同样的石油就要消耗更多的本国货币。原材料价格上涨了,就会体现在最终产品上面,国内消费者就会普遍感受到通货膨胀。以日本为例。有研究指出,“过去10年,日本总价格上涨的90%都来自进口密集型食品和能源产品”。 到这里,美国加息对经济的影响,就从金融领域,通过息差套利的途径,沿着外汇市场,逐步进入到其他国家的实体领域。正因为如此,日本、德国、韩国、意大利、法国等重要的制造业国家,在2022年接连出现国际贸易收入下降乃至逆差的局面(因为进口商品价格大涨)。而欧洲的通胀也在这个条件下居高不下,苦苦支撑。 如果你以为美国加息的影响就这样了,那就大错特错了。美国加息对经济的影响才刚刚开始。下一篇继续讲美国加息对全球金融市场影响
+1
4
9
6
2023-09-13
大铲勺用途来了
吃个冰淇淋试试大铲勺
+1
1
1
6
2023-09-08
特斯拉麦当劳联名大铲勺
💡好物描述勺子分量还挺重感觉除了吃冰淇淋没啥使用场景📦开箱体验包装一般般,竟然是纸质的🌿种草原因要不是车主免费送,谁会买🙋♀️推荐指数有矿随意
+1
3
1
8
2023-09-08
<
上一页
1
2
转至
页
GO
0
关注
283
粉丝
社区达人榜
查看更多
1
斑鸠
2
废柴小白领
3
luyun0202
4
弥豆子米袋子
5
极梦小屋
关注数量超出限制,
请先删除部分内容再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