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X:wgd95852372,注明来意。 墙都不扶就服你。
生活家数码领域作者
社区达人榜TOP.25注册9周年签到3314天
微博:空leo
IP属地:重庆

芝麻信用评估

芝麻信用评分是合法独立的信用评估及信用管理机构,授权后得到分数越高,代表信用越好
50g+的轻量化游戏鼠标,用起蛮顺手嘞
雷柏V1 PRO MAX装上接收器+接收器收纳仓盖后总体重量在61.5g,对标目前鼠标市场上的产品来说基本是轻量化了,这也是雷柏品牌鼠标的一个特色,很多个不同的型号的雷柏鼠标都属于轻量化类别的。除了轻量化这个特性外,中小鼠的尺寸可以提供多种不同的使用方式:趴握、指握、抓握。 磁吸底座不简单的提供磁吸充电的功能,还提供了一个鼠标支架功能,鼠标磁吸上以后就可以以一个比较帅气的角度趴在那里,看起来比平躺在桌面上要有气势一些。 雷柏P5磁吸充电底座采用了借一还一的策略,从电脑有线占用一个接口,再通过底座提供一个USB-A的插口,所以可以不用担心这个底座会消耗掉一个电脑端的USB接口。 就问你这个磁吸充电底座好不好看吧,利好喜欢RGB工作环境的小伙伴。雷柏家的鼠标一般都配有了驱动程序,驱动程序可以自定义很多功能,也算是雷柏家的一大特色。不过这次的VT1 PRO MAX提供的是NANO 尺寸的支持4K回报率的接收器,也可以实现有线转8K的回报率,就游戏而言,性能已经足以。这么高的配置如果只是拿来办公其实是有点浪费的,所以自然不能避免的会拿来打打游戏。游戏对鼠标的回报率,DPI都有一定的需求,特别是对宏的使用更是属于物理外挂,以雷柏V1 PRO MAX的配置来说,打打最近很火的黑神话·悟空完全不在话下。更不用说它在底部配置的PTFE特氟龙脚垫了。 V1 PRO MAX内置了一个800mAh的锂电池,日常使用基本一周不用充电,更何况如果搭配了雷柏P5磁吸无线充电底座的话,用完随手放上去随时补充电能,基本不用关注电池剩余电量的问题。
1
2024-09-27
人类并不是进化演进,框架制约下的新认知——《人类新史——一次改写人类命运的尝试》
不平等不应该是被研究的对象,而是为什么要研究不平等。或许认知这个词已经被用烂了,但是它确实能够真切表达对应的概念。开篇理论后,这本书的内容就真正开始了。 人类学家和考古学家的结合刚好符合科学的研究框架——定性与定量,这也是这本书的新观点更加有说服力的核心原因。明确基本框架后,就可以对传统的框架进行“对抗”: 1、为什么人类一定是朝着好的方向发展的? 其实更多的源于在不同的节点不同的选择,选择本身是等同的,是一个概率问题,或许会存在条件概率的影响,但是并不能明确选择一定会得到最优解或者更好解。换言之,或许多年前某一个人的另一个选择会得到当今更加先进的人类文明。 2、不确定性才是最大的确定性 所有的选择都注定有结果,但是并不会明确确定性的结果,所以在不确定性中寻找创造性才能够摆脱当前框架的约束,找到新的确定性,以获得进一步的发展。这也是本书存在的一个问题,质疑框架同时也会被质疑,期望能够观点越辩越明,只为找到更“合理”的框架。 3、摆脱框架才能获得新知 不论是在哪个阶段人类总归是在积极探索这个世界,科学讲归纳与总结是人类的认知,这也是当前火热的AI所做的事情。在已有的框架下归纳与总结会无限接近最终结果,但是我们的框架制约了归纳与总结的规则与对象,所以摆脱当前框架我们能够得到更多的思维空间,获得更新的认知能力,如此进入新一轮的框架生成过程。 以上,《人类新史》个人拙见,欢迎评论区深度讨论。 我是空leo,一个爱数码爱生活的博主,欢迎关注我,也请点赞、收藏和转发本次分享的内容。
2
2024-09-26
Z4老矣,尚能用否?——极空间首个4盘位NAS仍在服役中
由新Z4变为“老”Z4 我是一个值得买老玩家,从注册年份就可以看得出来。这有什么用呢?第一时间从站内关注到了极空间的消息,极限优惠下载两年前入手了极空间的首台4盘位NAS设备极空间新Z4。所有优惠都去除,最终入手价格为2169,这在当时可是一笔巨款,毕竟在当时的环境下,个人NAS玩家刚火起来,会玩的玩家都在关注两家老厂商,给予新品牌的选择要少很多。 从2022年6月入手到今天,它仍在服役中,并且新品没有催生我换设备的打算,因为它已然能够满足日常家用NAS的使用需求。Z4老矣,依然能用。 当年为什么选择了极空间新Z4? 实话实说,首选原因是性价比,这个性价比是基于只谈硬件的基础上,同价格能够买到的传统厂商设备属于入门款,并且还有当时比较火的红点设计大奖,热闹是必须要凑的。升级4盘位还有一个原因是有多个硬盘,寻找4盘位私有云NAS有一个目标是把限制硬盘都能够使用起来。我相信有很多看官都会因为手上闲置的设备考虑入手新设备把闲置利用起来。 还有我在入手新Z4之前还用了半年的某联的DH2100,半年后换掉的原因主要集中于盘位+空间、APP易用性、性能,这个是有排序的。 再往前推,在NAS文化还没兴起的时候,我就已经开始尝试使用国产的私有云了,当时的名字是先河云,那个时候就体会到了私有云的魅力。 新Z4配置怎么样,怎么就老了呢? 这两年时间极空间发展的很快,出了很多型号的设备,特别是近期进入到了企业级NAS的领域,这也说明品牌一直稳步向好的发展。回顾新Z4配置: CPU:Intel J4125,这在当年属于玩NAS、软路由的神U RAM:可选4G/8G,这也是新Z4遗憾的一个配置,内存板载 网卡:双2.5G,这是当年主流靠前的配置,大家都在组装家用/工作室2.5G网络 接口:主板上提供了一个m.2 2280 SSD接口,不过最高支持10Gbps。机身前盖内提供了一个USB3.0+Type-c,机身背部除了两个2.5G网卡接口外,也有一个USB3.0接口。 散热:14cm风扇,单向导风,从新Z4的设计也可以看得出来,这个风道属于“过堂风”,能够有效的降低温度。 我拿新Z4干什么? 极空间的NAS提供的功能也是它的核心竞争力,对于不喜欢瞎折腾或者不擅长自定义的用户来讲是一个福音。 1、极影视 影视功能是家用NAS经一个比较核心的功能,可以结合NAS的一些下载功能组建家庭影音中心过多数用户的测评对比,极影视无论是从文件管理、内容刮削、视频播放都属于第一梯队的。 2、Docker 年轻的团队给的就是热情,用户提到有什么需求就开发什么功能,初始版本的新Z4是没有Docker功能的,经过市场和用户反馈,官方开发了Docker功能。有了Docker就解锁了NAS的隐藏技能,只有你想不到,没有它做不到,比如我现在常用的青龙面板,alist,下载器等等,将Docker集成在NAS里,相对来说管理成本就会降低,这个可玩性非常高。 3、虚拟机 虚拟机功能也是继Docker以后,经过用户提需求提供的新功能,而极空间并没有忘记旧产品,所有硬件产品都可以享受到最新的软件服务,所以尽管新Z4已经是老款了,仍旧可以享受到最新的功能,有了虚拟机就可以实现更多的自定义功能了。不过这一点的遗憾就是新Z4不支持扩展内存,所以在运行大型虚拟机的时候可能会有点吃力。目前4盘位的入门NAS是Z4 Pro,完美解决了我用新Z4遇到的硬件扩展问题。 以上是极空间NAS提供的常用且易用的几个功能,其他功能值得购回慢慢探索。一开始使用极空间NAS的是不喜欢折腾的用户,因为各种功能都给提供的比较易用且丰富,哪怕是当前没有的功能,如果提需求的人多,品牌方也会开发,这一点也是极空间能够稳定向好发展这么久的核心原因吧。 我其实很纠结要不要更新设备,你来帮我参谋一下?
6
2024-09-25
哇!六百年大国博弈,谁主沉浮?
提起“殖民”是一个类贬义词,但是纵观《大国博弈六百年》的描述,基本就是一个殖民与被殖民的过程,而这个过程也早就了各个区域的国家起起落落的发展历史,有些仍旧在辉煌期,有些却在历史的洪流中逐渐没落,综合来看,天时·地利·人和这三条不管是在文明发展还是在国家发展还是在个人发展都是缺一不可的。 《大国博弈六百年》看似根据国家来分章节,看似一部类国别体,其实是一部类编年体,还包含了一定意义上的断代史,而这种编年体的叙述方式更加便于对整个时间段历史发展的理解,整本书以历史发展为主线,结合时间线逐步描述了近600年的欧美国家发展史,文中所涉猎到的国家也都曾经是或现在是“大国”的范畴,而这六百年的历史正式这些国家前赴后继的发展过程,本书中包含的国家(按书中顺序)有: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兰西、德意志、美国,七个国家,曾经是大国或者如今是大国。 本书以国家分章节,但是国家章节的顺序则是有历史发展确定的,虽然每一个章节都是描述当钱章节对应国家的发展史,但是纵观欧洲式其实是一个大家族的分分合合史,所以以某件事情为脉络进行串联, 由此产生了本书中7个章节7个国家的内容排序。所以不看目录,基本可以从每一章最后一节的描述中猜到下一章会介绍哪个国家,这也是这本书的成功或叫亮眼之处,看似无关其实有很强的脉络,这个脉络的构建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纷乱的欧美史的历史线条。 单独拎出来书中的任何一章都是一个国家,这个国家都有非常丰富的历史内容去查看,去研究,但是这种方式无法实现对于快速了解大脉络的需求,《大国博弈六百年》采用了目标更加明确的方式对近代欧洲史进行了阐述,更核心的操作方式是寻找一个主脉络,在主脉络的时间维度上进行必要内容的讲述,在通过这些讲述的内容扩展出来整个600年时间的发展史,当然通过对这本书的阅读也可以对近代欧洲史有一个框架性的认知。换个角度来讲,要想对近代欧洲史有一个框架性的认知,就可以通过阅读这本书来实现,再根据自己的兴趣以及资源进行进一步的扩展阅读。 虽然整书是以国家为界别分章节的,但是这些国家其实也是一个弱肉强食的过程,文字方面相对来说有点别扭,口语和正式语言交替出现,没有形成一个很好的规范,虽然每个章节都能够围绕主线展开描述,但是描述的内容又不是那么的清晰,对于国人来说,这类书籍应该结合地图、路线、时间线等元素展开描述,才能够更加的清晰,这也是我拜读过这本书后的一个最大的感受。其次,地名等如果可以和现代的地名对应可以进一步提升阅读性。再次,众所周知,欧美皇家历史相对更加复杂,所以能有关系图的形式展现阅读思路会更加清晰。 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入手这本书了解一下,作为对近代欧洲列强发展史的一个框架性了解,有兴趣了再扩展阅读各个分支的内容,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以上就是本次针对《大国博弈六百年》这本书的一些感想,如有不妥之处还请各位评论区讨论,谢谢观看。 我是空leo,一个爱数码爱生活的博主,欢迎关注我,也请点赞、收藏和转发本次分享的内容。
3
2024-08-20
该有的一点都不少,一款千元内耳机还能内置耳放?——HIFIMAN 小天鹅将真无线耳机推向HIFI
烧过一段耳机的我,最近又再次进入到HIFI音响阶段,没想到在研究音响的时候突然遇到了HIFIMAN新推出的一款耳机——HIFIMAN 小天鹅,竟然也把耳放内置到了耳机里,这不就把耳机又向HIFI推进了一步吗?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我入手了一款体验了一下。 HIFIMAN 提到HIFI就绕不开HIFIMAN这个品牌,发烧友对这个品牌一定不陌生,可以说是音频类品牌创新力很强的一个厂商,在耳机方面一直深耕发力,能够通过耳机体验到HIFI的魅力,比如其30W的香格里拉静电耳机系统,一经推出就火爆烧圈。在芯片方面,HIFIMAN也是自主研发出了HYMALAYA R2R DAC,能够明显的提升蓝牙耳机、播放器、功放等产品的HIFI性能与音质。在产品的外观设计方面也不遗余力的创新,多次获得iF设计奖、红点奖、EHA工业设计奖等奖项。 内置耳放的优势 要说让我最惊奇的就是如何在真无线蓝牙耳机里增加耳放提升音频的推力,要知道在有线耳机领域可是需要一个小尾巴来实现一个的音频系统,要想体验耳机端的HIFI就需要配备一堆线材以及一个小尾巴,实际上非常影响日常使用。HIFIMAN的独立甲乙类平衡耳放的增加相当于在无线耳机中增加一个完整的音频系统,推力更强就会得到更大声的听感,更大升级就会带来更加细节的内容,这不就是我们追求的HIFI吗? 独立甲乙类平衡耳放能干嘛? 虽然比起天鹅系的另外两位老大哥这款小天鹅的配置看起来不是那么豪华,但仍不影响他的声音质感表现,在左右耳机分别植入了一个独立甲乙类平衡耳放模块,并且为了保证对音频的高质量还原,小天鹅将这个耳放的输出功率峰值达到了50mW@32欧,足以满足HIFI的需求了。其中的甲类放大器处理中功率信号,乙类放大器处理高功率信号,算力的提升也就保证了功率转换率。通过合理对甲乙类耳放电路的合理设计,也减少了音频信号的丢失导致的声音失真问题,所输出的音频信号更精准,更清晰,HIFI就此达成。 9毫米拓扑振膜动圈单元 9毫米拓扑振膜动圈单元通过把纳米材料按照一定几何形状涂覆在单元振膜表面,可以实现根据不同音色来调整形状。独立甲乙类耳放虽然比不上R2R架构的DAC+定制耳放能够带来的震撼,但是通过独立甲乙类耳放+在小天鹅身上保留的9mm拓扑振膜单元能够在千元内的价位保证声音的细节表现力,保持音频的高解析能力。 该有的真无线蓝牙耳机的功能一个都不少 其实要欣赏高质量音频首先需要的是相对安静的环境,HIFIMAN小天鹅通过ANC主动降噪来实现环境安静的需求。HIFIMAN小天鹅所带来的降噪深度可达-35dB,通过内置麦克风产生的反向信号精准识别噪音,可以有效抵消噪音。虽然追求的是HIFI但是也不能减少日常的使用环境,HIFIMAN小天鹅通过ENC通话降噪来降低通话过程中的环境噪音、风噪等影响通话的因素,可以实现在嘈杂环境中的高清通话。此外,小天鹅还提供了蓝牙5.2保证信号传输能力,IPX5防水能力来保证日常使用的安全性。 有独特设计风格的外观 真无线耳机的佩戴感受一直是很重要却不被重视的设计,佩戴舒适度严重影响耳机的使用体验。HIFIMAN小天鹅的左右耳机的外形看起来非常像定制的,其实是采用了类定制的设计风格来实现更广泛的适应性。而HIFIMAN小天鹅的充电盒的设计更加具有特色,采用了16面的钻石切割工艺,表面的纹理更具有细节,不论是观感还是触感体验都有了明显的提升。对了,这里还值得一提的是HIFIMAN小天鹅提供了多套硅胶套,可以满足不同环境、不同耳道的用户需求,而充电盒的设计也可以保证任何尺寸的耳塞都能够正常的收纳。 HIFIMAN小天鹅定位HIFIMAN天鹅家族中的入门款,通过在耳机腔体内增加耳放将这款产品推向了HIFI,再辅以形状可调的拓扑振膜技术,将HIFI真无线耳机的价位打入到了千元层级,这也降低了对于HIFI音质追求的入门门槛,让刚接触HIFI的用户能够以更漂亮的价格体验什么叫发烧,什么叫HIFI。 618大促,HIFIMAN 小天鹅Svanar Wireless Jr真无线主动降噪蓝牙耳机只要719就能到手,别纠结,赶紧下手,这是你距离HIFI更快的选择。 当然,对于真无线耳机类产品也有极致HIFI追求的也可以关注一下HIFIMAN的天鹅,也就是本次分享的小天鹅的高端款,配置直接拉满。 还有一个中端款。注: 1、 HIFI路无尽头,量力选择,最终目的是对音频的欣赏; 2、 在HIFI路上也要注意听力健康的保护。
8
2024-06-15
最强的Windows掌机,ROG 掌机绝不辜负
一、超强悍的硬件配置 ROG 掌机使用了ZEN 4架构的锐龙Z1 Extreme芯片,8核心16线程以及4nm高能耗比,能够支持30W的性能输出;在存储方面,内置512GB PCIe4.0 SSD以及16GB LPDDR5双通道内存,还可以支持UHS-II SD卡。不仅自身的能力有保障,ROG掌机还支持XG显卡扩展、外设扩展,强大的扩展能力,搭配上专属手柄后就可以实现多人游戏,游戏时光也是交友时光,再也不用委屈的使用Switch拆下来的小手柄啦。 二、超便捷的掌机软件 虽然ROG 掌机基于Windows11系统,但是却拥有专属定制的前端——奥创智控中心SE,并配备有专属的UI设计,Windows磁贴风格的设计,以内容为显示要点,能够智能化集成掌机中的游戏平台及对应游戏,大大节约了寻找游戏的时间,这对于喜欢屯游戏的我来说简直就是福音,基于Windows系统有很强的兼容能力,可以集成多种平台的游戏,相比于Steam Deck来说游戏资源更加丰富,试想一下,如果你想玩的游戏分属不同的游戏平台,但是却可以通过一个ROG 掌机可以畅玩,多么愉悦的一件事。除了提供了丰富游戏资源的游戏库外,还能够通过游戏设置档针对每款游戏进行个性化配置;配备的控制中心也可以实现一键快捷调节。 三、超亮眼的游戏视感 ROG 掌机采用RDNA3集显,支持AMD的FSR和RSR等超分辨率黑科技技术,支持AFMF帧生成,使画面效果和帧率有更加高效的融合。在一块7in大小的FHD原生横屏加持下,支持1080P分辨率的展现以及触摸交互能力;支持100%sRGB高色域,60Hz~120Hz可变高刷新率,最高支持500nits高亮度,并且支持DC调光,可以有效的保护视力健康,游戏视觉体验超棒。此外,ROG 掌机还支持Dolby Atoms,基于前置双扬声器的硬件,能够虚拟出5.1.2环绕立体声,游戏亲临感更富有层次,动态范围更高,根据声音可以有明确的定位感,这在一定程度上属于物理外挂了吧。 四、超舒适的操作手感 ROG掌机在一个608g左右的机身内提供了一块7in的原生屏幕,并且拥有人体工学设计,超越普通掌机的舒适握感,轻量化的优势能够让你更有勇气认真打游戏。 在按键布局方面,ROG掌机传承了Xbox的按键布局,让Xbox用户可以无缝转移到ROG 掌机,并且所有按键布局都比较合理,比如考虑到手握位置,ROG掌机把按键都设计在机身上半部,可以很容易的触摸到。 作为败家之眼,ROG 掌机在摇杆位置设计了RGB灯效,一左一右与7in屏幕相互呼应,视觉效果十分炫酷。 五、超高效的散热能力 游戏属于高能耗的使用场景,在这个场景下即便硬件可以支持,也需要考虑散热问题,换句话说散热能力直接关系到一款掌机的游戏能力,ROG 掌机为了保障游戏性能,在机身内部设计了两个散热风扇和散热管,并且可以在保证强散热能力的前提下拥有极低的噪音产生。在ROG 掌机背部有败家之眼logo形状的散热孔,与斜条纹的结合,整机颜值直线拉升,在保证整机正常运行的同时还有养眼的外观设计,即使是游戏过程也会变得更加愉悦。 六、超简单的游戏获取 ROG掌机集成了多个游戏平台,包括Xbox,Xbox Cloud Gaming,EA,Ubisoft,GOG,WeGame,基本覆盖了目前常见的游戏平台。在ROG掌机的设计中,可以通过【奥创键】一键进入游戏平台界面,不需要过多的配置,根据自己的游戏喜好点击对应平台即可进入。例如常见的WeGame平台提供了一些炙手可热的游戏,CF、QQ飞车、生死阻击等等,我们只需要在首次启动时下载安装即可,其他的都不用操心,系统会自动将游戏存储并安装到当前游戏平台当中。 启动游戏后就可以畅玩,这里就不得不再次提到ROG掌机所提供的丰富按键,可以根据游戏场景进行自定义,在游戏过程中还可以根据运行情况一键呼出控制中心按需进行系统配置。 ROG掌机是基于Windows11系统运行的,但是不影响掌机本身的游戏属性,可以通过登陆不同平台的账号来获取已有资源,比如育碧宇宙。不知道你能不能体会到通过一个机器完成所有平台游戏的整合,不再为买xbox还是买Switch而纠结,只需要关心哪个游戏玩起来更爽。 七、超优惠的购买价格 目前ROG掌机正在进行百亿补贴,实际购买到手价只有4648,就目前游戏掌机的市场来看,这个价格还是很有竞争力的,有掌机需求的可以赶紧下手了。
5
2024-05-30
社区达人榜 查看更多

关注数量超出限制,
请先删除部分内容再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