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才对,不对就要指出,这才有交流的可能。
1 做的不好使非常难以让人接受,但做的好了,多数人也无法也接受,即便手冲单品,多数人还是要加糖的。
2 东西永远在变化,我说的包括中深度烘焙较重的压粉粒度,当然也包括现在更多的做法浅烘焙和轻压。这些国外都是有数据可查的,而不是国内论坛的标准口径没有量化。
3因为咖啡机的压力调节多数不那么方便,加上单份粉碗萃取面积小很多,粉量又小的多。换句话说咖啡机多数只可对应一种粉碗保持一致的优良出品,不是单份,也不是三份,而只是双份,除非每次都要调整魔豆粗细,压粉粒度,以及咖啡机的萃取压力,所以咖啡消费成熟的国家才会出现即便点单份,也要出双份倒掉另外一份的看似浪费的做法。尤其商业,重新调整效率太低。
4 当然拆过,我承认,高强度商业使用的时候确实耐用行传统半自动机耐用耐用度要比德龙只流强的多。但一般家庭的出杯频率通常是用不坏全自动机的,传统咖啡机的锅炉密封,管路弯制,以及接头锁紧,这些都只能靠熟练工的操作和责任心,外加受企业规模限制,而不太好用上自动化程度高的流水线以及现代品控管理,和自动机模块的设计,大量铸塑件的使用,最后的组装拧螺丝的力度工人都不需要控制,自动扳手就解决了。这些都是先天的,不是由价格决定的,比如gs3的热饱和冲煮头里面的密封结构设计就不可能耐用,大强度使用必然会水道蹿喽,不如E61冲煮头耐用,但不代表家用会坏事一个道理的。
5对于不差钱的同学,当然可以把蒸汽开小,来打平常饮用的少量奶泡,对于多数人可以完全可以通过调整手法打出不错的奶泡,即便是德龙全自动机除掉外面的发泡套管,多多练习一样可以打出拉花用的奶泡,当然也许流动性非常好,细致有致密的可以拉出非常复杂花纹的奶泡是不行的,但一般人也不参加咖啡师比赛去。另外也可以调整锅炉水位探针来提高蒸汽强度及干湿度,虽然会造成蒸汽持续性下降,但一般家用不用太考虑连续出杯,用好手中的设备才是真正的高手,而不是一味去依赖设备。
我自认谈不上爱好者,只是喜欢喝。可看着回复里同学的仰视态度以及碰不起玩不动的感觉,让我着急。这会让多少人错过了真正咖啡的感受?您说的没错,可我也想反问,多少人第一杯咖啡师速溶,又有多少人因为星记或之前的上岛之流而真正喜欢上了咖啡?他们对咖啡的普及或者说爱好者的圈子扩大起了非常非常积极的作用。咖啡爱好者可能都有类似的经历:在家拿着自己的好豆和少则几K多则几万甚至10几玩的设备,用心的得意做出了一杯满意的咖啡机,结果呢?客人喝了一口就要糖要奶?礼节性的喝完而不是真心喜欢?咖啡,尤其是从无底拖着漂亮斑纹尾巴的出来的上面有一层厚厚油脂的意式浓缩多数人,多数人是接受不了的,这里的朋友高价买了设备,结果压根不是自己能接受的味道会很不值得。
当咖啡成为一种习惯,才能体现他的魅力。
哎,说人话!
鸟大了什么林子都有,还是我动了谁的奶酪?
咖啡文化的普及需要的不是高高在上,自我感觉良好,更不是一些赚取过分商业利润的进口咖啡器材经销商,曲高和寡才是境界?懂咖啡?
非常支持。可有些也应该商榷的说。
1LZ站在了标准之上的咖啡发烧友,但就像正宗的川菜不是谁都能接受的一样,正宗的意式咖啡多数人也接受不了。否则星爸爸早就没人赡养了,怎么可能这么火。
2咖啡因说,虽然意式咖啡通过高压萃取方式,过水时间短,带出的咖啡因要少,但实际上,也因为高压带出的咖啡因不是和萃取时间成正比的,加上15克左右面粉样的咖啡粉,绝对比一般普通咖啡所带来的兴奋作用要大的多。虽然单杯8克,可外面要看到用单份粉碗萃取出来给你喝的所谓高端咖啡店,还真不如去找星爸爸。不玩笑的说真该喝一杯倒一杯。
3全自动机海淘成本低廉,大到1\2的价格以上,多数都是一些大企业,质量还是非常有保证的,换剧话说绝对比铜锅炉的传统咖啡机故障率低,当然前提是保养得当,也没什么保养,看好了在下手,毕竟是塑料,别忘了除垢,虽然一般家用全自动机无法做到合格意式的标准,但绝对满足了多数人的需要,当然全自动因为模块化设计,一定买最便宜的,萃取系统基本一样,贵的就真不太值得了。
4,家用意式半自动机,没必要一位追求锅炉大,蒸汽强(天天爬梯的除外),选择适合的就行,否则想和咖啡了,还得热上个一个来小时机器,而且锅炉的水要经常放空防止污染腐败。蒸汽,小的蒸汽其实更容易控制和修正错误,特强的蒸汽,一般家庭用,用个小号奶缸,几秒的时间,不夸张的说放个P,奶泡也许就打废了。
最后:一贯观点,咖啡不是什么高大上,国外的豆浆而已,不需要太大的投入一样可以玩的很开心。
关注数量超出限制,
请先删除部分内容再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