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好价
精选好价
全部好价
优惠券
白菜
社区
好文
资讯
众测
笔记
海淘
海淘导航
淘遍世界
攻略文章
百科
商品百科
品牌导航
商家导航
更多
值友福利
金融
汽车
旅游
品类导航
专题汇总
招聘专区
集团官网
商业合作
爆料投稿
好价爆料
写篇文章
视频上传
提报百科
创作活动
条新消息
条新评论
登录
注册
个人中心
我的关注
我的文章
我的爆料
我的笔记
我的视频
我的百科
我的评论
我的众测
我的消息
我的收藏
退出登录
个人主页
朝笑蜀
+
关注
长安三万里真好看
注册9周年
・
签到1天
IP属地:山东
芝麻信用评估
授权
后可查看具体分数
芝麻信用评分是合法独立的信用评估及信用管理机构,授权后得到分数越高,代表信用越好
首页
文章 16
笔记 41
评论 263
专栏 1
读书打卡第九天,于谦《玩儿》读书笔记其一 都说谦儿哥恬淡与世无争,在我看来真的就是出身教育从小经历的缘故。一般老百姓还在为生计忙活的时候,谦儿哥已经可以和三五好友养猫抓鸟训鸽熬鹰。他从小在精神上就是富有的,别人在中老年才可以追求的乐趣,他已经在年少时期拥有了,所以他不争不抢岁月静好。也就是这种性格,才能好好的和郭德纲互补,压住郭德纲的火气吧。 读这本书一开始的几章,并不像一个长辈跟你讲“我小时候blabla”,而是一个比你年长些许的大哥,在和你叙述玩儿这些东西中会获得的乐趣和行程。而谦儿哥的文笔虽然不是最好的那种,但是读起来让人如沐春风,十分舒适。而且让人感觉身临其境,像是你虽然没有参与到具体活动,却在一旁目睹了全程。
+1
1
0
0
2019-04-19
读书打卡第八天,《显微镜下的大明》总结。今天又把这本书大体翻了一遍,虽然讲的只是在明朝史书中,微如草芥的六个案子,在史书中可能寥寥几行。如果不是有学者挖掘资料,可能里面很多人做的事情都不会为人所知。但是就是这样的六个案子,却全方位的展示了明朝法律法规的方方面面,比如丝绢案的税收博弈,龙脉案和祖庙案以及胥吏案展示了为官一地需要面对的方方面面的压力。黄册案如何从一向基本国策变得垮掉的。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这些案子放在一地之间毫不起眼,但是却看到了明朝由盛转衰的过程中,法律如何开始被人钻空子谋私利,最终造成了秩序的崩塌,看完之后沉思良久。作为现代人的我们,该如何做呢……
+1
1
0
0
2019-04-18
读书打卡第七天,《显微镜下的大明》最后一章,正统年间四条冤魂。 为了一个锦衣卫贪图百户之妻美色的事情,从百户之死引发了对四个普通人的诬告和处死,进一步引发了朝中大理寺和权宦派别的互相斗争。以各种莫须有的罪名牵扯了不同的人。哪怕史书中也仅仅喜闻乐见官员之间的倾轧,对于惨死的四个人没有一点一滴的着墨。而这派别之争,从正统年到了景泰年。一直到正统复辟。世人只知于谦之冤,王文之冤,薛瑄之冤。引发这些的四个可怜人,最终随着历史,无声无息飘散。 引用书中:最可怜的,是那四个无辜百姓。他们平白蒙受冤屈不说,眼看碰到几个靠谱官员,可以脱罪回家,却因为朝廷斗争,重新堕入地狱,在极度痛苦和恐惧中死去。时人记录此案的笔记,多津津乐道于薛瑄与王振的斗争,却对这四个人鲜有关注。他们说过什么,他们想过什么,他们被拷打时有无求饶,临死前是什么表情,连一句控诉或呐喊都没有记载。仿佛这些人只是引发大案的若干棋子,仿佛这起案子,跟这些不幸的人已经无关。
+1
1
0
0
2019-04-16
读书打卡第六天,《显微镜下的大明》读书笔记。 今天看的虽然可能在历史长河中,一个不起眼的官吏役互相勾结,只是做好了本职工作就可以搜刮百姓的例子,但是却看得我无比沉重。这种不起眼的小事,在大明末期频繁发生,老百姓和相关的人员,不管多大的权利,都可能都把里面的一些事(比如索取保护费)当作理所当然,小人物挥动小权利获得了肉食者不放在眼里的小利益,如果不是尚且还有异地的官吏因为所管辖的人员,稍微的尽职尽责一丢丢,发现了一些长久没归还的物件。那这个案子恐怕也就被屈打成招了。这一个案子尚且如此,大明的构架,长久之间,就被这种毫不起眼的蛀虫,吞噬的一干二净,那么大厦将倾,也不仅仅是什么东林党和太监之间的倾轧了。
+1
1
0
0
2019-04-16
读书打卡第五天《显微镜下的大明》,还是黄册攻防战。 这黄册比现在人口普查难得多了,因为古人在田地上的花花肠子比今人还多,比如把自己的田地联合统计人给在书面上转移到不用徭役的人那里等等。 这黄册统计的太学生也是惨,好几个月封闭式扔在玄武湖中央,还不算实际的工龄,最后一年一年拖下去,算了工龄了吧。干了好多年也只算三个月,死也只能死岛上,换我早就疯了。 当然……同样地方为了收受贿赂,减少赋税和徭役,更改黄册的方法也是叹为观止……比如用a的漏洞把黄册驳回,更改了a,同时插入b和c……或者用劣等的材料制作黄册,然后做一个死无对证…… 随着黄册的失效(耗费高导致各层互相推诿,一层一层扒皮,导致百姓流离失所地方作弊,留明账,上假账)繁荣的大明也从这冰山一角开始了崩塌。哪怕徐阶,张居正也不敢动这一条利益链,因为他们本身也是利益既得者,真的哀之叹之。
+1
1
0
0
2019-04-15
读书打卡第四天《显微镜下的大明》读书笔记。这一章是关于明朝黄册档案的,因为比较复杂,看起来比较头疼,只能一点点看。 萧何的户律精神“收税有据,束民有方”真的是贯彻了几千年,事实也证明了这才是行之有效的政权统治制度。相对比的就是元朝制度,给明朝的户籍统计增加了过多的难度,而且也造成了各种混乱。朱元璋的治理也充分显示出来了他的才能,洪武四年先清户籍,十四年之后再丈量田地进行收税,这一点也流传了下来hhh(不过朱元璋的圣旨真的是写的忒大白话)。 洪武十四年,通过“里甲制”(一里之内一共一百一十户,十户富户做里长,普通人家每十户为一甲,一户为甲首。每一年里长和甲首带着管辖的壮丁服徭役)和“黄册制度”(登记人口变动,户口状况,事产多少),环环相扣的户籍制度增强了统治。
+1
2
0
0
2019-04-12
读书打卡第三天,《显微镜下的大明》读书心得,第三部分《谁动了我的祖庙》。这个事件,以前研究的都是关于徽州当地宗教和民间之间关系的方面。多谢阿风老师和周绍泉老师的坚持研究,才由亲王之笔通俗易懂的写出来了关于这个案子中透露的明朝民事诉讼的流程和麻烦程度,同时还有里面会出现的各种猫腻。果然明朝时期,钱可通神啊。双方在案子中都有问题,但是当时的律法的空子也很大。不由得让人由古溯今,赞叹当代律法流程的科学,证据链要求的完整度,证据留存。法律制度的相对完善,减少了很多杨干案这样的疑难悬案。
+1
1
0
0
2019-04-11
读书打卡第二天,继续《显微镜下的大明》。第二部分,笔与灰的抉择。在史书中,婺源这个地方,石灰灰户和文人官僚之间针对“龙脉”的斗争,每次可能只是一句两句带过,但是深究之下,灰户的呐喊才能被挖掘出来,而相关的治理,碰到懂当地人情世故的,还能“各宜体谅”,碰到一些只是作为踏板的……哎。
+1
2
0
0
2019-04-09
21天读书打卡挑战,第一天。今天正好开始看马伯庸的新作(其实也不算)《显微镜下的大明》。这本书我觉着是亲王这几年,写的最用心的一本书,没有之一,其他的都有点为了变成ip硬凹的感觉。亲王通过各种渠道,从可能在历史中只有一句话带过的案子里,用简单易懂的文笔,还原了明朝的一些政策在各方博弈中的变化,比如丝绢案真的是一波三折峰回路转,最后讲了税案的来龙去脉。不可不读
+1
1
0
0
2019-04-09
去年冬天是这样过的,下装换一下春天穿也OK,喜欢熊猫的图案!
+1
2
0
0
2019-03-29
<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转至
页
GO
328
关注
273
粉丝
社区达人榜
查看更多
1
斑鸠
2
废柴小白领
3
luyun0202
4
弥豆子米袋子
5
极梦小屋
关注数量超出限制,
请先删除部分内容再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