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SU7卖爆1.9万辆,但“智能驾驶”的狂欢该降温了
#小米汽车上周新增锁单1.9万份,太火爆了 小米SU7上市即爆单,1.9万辆的销量让雷军笑开花,可安徽那场车祸,却让整个行业笑不出来了。销量神话 vs 安全质疑SU7的成功,靠的是小米生态+高性价比+智能驾驶的“组合拳”。但就在大家抢车抢到服务器崩溃的时候,一辆SU7在高速上撞护栏爆燃,三名乘客遇难。事故一出,网友炸锅:“智能驾驶是不是忽悠人的?”“新能源车电池安全到底靠不靠谱?”“车企宣传时是不是在玩文字游戏?”智能驾驶的“信任危机”现在的新能源车,谁不吹“智能驾驶”?可现实是,大部分车企的“自动驾驶”还停留在L2级别(辅助驾驶),离真正的“无人驾驶”差得远。但营销话术却让人误以为“车子能自己开”,结果呢?车主过度依赖系统,一出事就悲剧。车企该反思了销量高是好事,但安全不能打折。小米这次事故,不管最终责任在谁,都给行业敲了警钟:✅ 宣传要诚实——别让消费者误以为“智能驾驶=不用管”✅ 技术要扎实——别拿用户当“测试员”✅ 安全要第一——电池防爆、紧急逃生设计必须到位消费者:别被营销带偏买车时别光看“自动变道”“无人泊车”这些炫酷功能,先问自己:这车被动安全怎么样?(碰撞测试成绩如何?)电池安全性如何?(有没有热失控防护?)紧急情况下,我能快速逃生吗?智能驾驶是趋势,但现在的技术还没到“完全信任”的时候。你可以享受科技,但别把命交给算法。小米SU7的销量证明市场对智能电动车的热情,但安徽车祸提醒我们:技术可以激进,安全必须保守。 车企要负责,消费者也要清醒——别让“智能驾驶”变成“致命驾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