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零食牛奶、个护美妆、家电数码超值爆料,每天都有大量爆款低价,感兴趣的朋友点点关注哦!
健康领域作者
注册5周年签到293天
IP属地:天津

芝麻信用评估

芝麻信用评分是合法独立的信用评估及信用管理机构,授权后得到分数越高,代表信用越好
在家自测血糖,什么时候最准?
糖尿病常被人们称为“甜蜜的杀手”。正确居家监测血糖,对于规范糖尿病患者血糖管理显得尤为重要。01 稳住血糖有必要根据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发布的《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针对大多数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标准建议为空腹时血糖应维持在4.4至7.0毫摩尔/升,而在非空腹状态下,血糖水平则不应超过10毫摩尔/升。未能有效管理血糖水平,长期来看,持续的高血糖状态可能会加速或加剧与糖尿病相关的大血管和微血管并发症,并提高感染的风险,影响身体的不同组织和器官。在极端情况下,还可能引发严重的健康危机,如酮症酸中毒或高渗透压非酮症综合征等高血糖紧急情况。此外,不恰当的血糖管理也可能导致低血糖事件的发生。因此,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保持合理的血糖控制至关重要。02 监测血糖有讲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监测通常包括早晨空腹时、各餐后1小时或2小时的时间点。对于一些特殊情况的患者,可能还需要在餐前、睡前甚至是凌晨进行血糖监测,具体的时间安排应当遵循医生的指导。特别是对于那些晚餐前或睡前注射胰岛素的患者,以及血糖水平波动较大的患者来说,测量睡前的血糖尤为重要。为了防止夜间低血糖的发生,这些患者的睡前血糖应尽量保持在6.0毫摩尔/升以上。长期患有糖尿病的患者可能会经历无症状的夜间低血糖,这种情况非常危险,因为它可能引发心脏问题,甚至导致猝死。当患者频繁遭遇空腹时高血糖的问题时,有必要在凌晨2点到3点之间检测血糖。如果在这个时间段发生了低血糖,那么它可能导致早晨血糖反弹性升高。遇到这种情况,使用基础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应该考虑减少胰岛素剂量;而服用磺脲类口服药物的患者则应及时咨询医生调整用药方案。03 操作方法要正确居家监测血糖先要做好测血糖相关物品的准备,包括采血针、血糖仪、血糖试纸、酒精、棉签。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清洁双手:洗净双手,并擦干。2.安装试纸:从试纸瓶中取出试纸,避免接触试纸吸血口和电极区,试纸电极端平行插入血糖仪的试纸接口。3.采血部位消毒:一般用无菌棉签或者无菌棉球蘸取75%酒精,以采血点为中心,顺时针消毒,勿反复擦拭。4.采血:待消毒部位完全干燥后进行采血。选择手指指腹两侧为采血部位,避免针刺指端中间部位,因为指腹中间神经丰富,痛感明显。5.虹吸:第一滴血用棉签擦拭,弃掉第一滴血;吸取第二滴血,轻轻挤压指腹,待第二滴血自然流出时,用已经安装好试纸的血糖仪,在试纸条的采血端,通过“虹吸”效应,把这滴血吸入试纸上面,避免试纸紧贴皮肤,然后把血糖仪平放,等待几秒后读数。6.止血:用无菌棉签止血,按压采血点1分钟左右。7.丢弃废物:按照规定,将用过的试纸、酒精棉、棉签丢弃到黄色垃圾桶。采血针建议专门用一个封口的瓶子丢弃,避免扎伤他人
2024-12-11
冬季儿童“防病五招”,快来学学吧!
第一招:增强孩子免疫力  • 饮食均衡:让孩子多吃新鲜蔬菜和当季水果,保证营养均衡以及每日充足的饮水量。  • 充足睡眠:充足的睡眠有助于提升孩子的免疫力,避免熬夜。  • 加强锻炼:想要增强孩子的体质需要适当的户外运动,以及足够的阳光照射。第二招: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 勤洗手:饭前便后或者外出归来后,记得帮孩子用肥皂和流动的水洗手。    • 注意通风:起居室定期开窗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 避免聚集:在疾病高发期,减少孩子去人多、通风不良的场所。第三招:遵医嘱用药家长在给孩子用药时务必遵循医嘱,避免随意使用抗生素,因为不规范用药可能导致耐药性增加。• 正确的药物:给药前仔细核对药品名称,确认所用药物无误,药品名称或包装相似易造成给药错误,应仔细核对。• 正确的剂量:给药前严格遵守医嘱,确认给药剂量。给药剂量不足或超剂量用药都是错误的。• 正确的给药时间:正确的时间给药可以提高药物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对于给药间隔有要求的药物,尽量不偏离要求的给药时间0.5小时以上。• 正确的给药途径:药物必须经过正确的方式进入人体才能发挥作用。外用药物注意切勿口服。不要迷信某些给药方式,如静脉输液,能口服尽量不要输液。第四招:接种疫苗对于流感,接种疫苗是有效的预防措施。家长们可以在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来临前带孩子接种相关疫苗,为孩子筑起第一道健康防线。第五招:家庭护理• 保暖防寒:早晚适量添衣,活动时不要穿戴过多,以防出汗受凉。• 家庭治疗:孩子上呼吸道“卡他症状”明显时,家长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雾化治疗为孩子缓解不适,治疗前半小时避免过度进食且不要涂抹油性面霜,治疗后及时清洁面部并充分漱口。• 避免接触过敏原:对于有过敏性哮喘的孩子,要避免日常生活中接触花粉、烟雾等过敏原,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2024-12-09
大雪已至,你有钟爱的冬日美食吗?
大雪至,岁暮迟12 月 6 日 23时17分是这个冬天的第三个节气大雪大雪节气是补充元气的好时候柑橘类水果大量上市姜枣茶、羊肉汤等端上餐桌精心搭配能够御寒温补大家大雪时节一般吃啥?快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腊肉“小雪腌菜,大雪腌肉”是南方地区不约而同的习俗每逢大雪时分一条条、一串串、一片片的腊肉腊肠腊鱼腊鸡腊鸭......被人们悬挂于房檐瓦下以此犒劳人们这一年的辛苦劳作及寄托对新一年的美好祈愿烤红薯大雪寒凉一碗热气腾腾的红烧稀饭一个烫呼呼的烤红薯可抖落寒意,告慰身心热气腾腾的粥前和家人、朋友叙说这匆匆一年这份暖意,无可代替饴糖“糖儿客,慢慢担,小息儿跟着一大班。”从前大雪时节的街头孩子们手拿牙膏皮或废铁向“糖儿客”换得三两块饴糖那甘甜清香的味道即便嚼得上下牙难舍难分却依然津津有味糖也是我们常见的麦芽糖通常由煮熟的大米、糯米、小米、玉米等与发芽的大麦混合经发酵糖化、冷却、扯糖等多道工序制作而成《本草纲目》中记载饴糖,味甘,温入脾胃,补虚弱,益肺气荸荠大雪时节,卧雪而来要品尝它可得费一番功夫又称为“地下雪梨”可咸可甜的荸荠在家常的做法中甚是百搭可以和银耳熬制成银耳汤也可以和肉馅混合炸成丸子美食的背后是千千万万的人们对生活的热爱舌尖上的味道是家乡山水与风情的留念冬日已深你的家乡有些什么属于冬天的味道日感渐寒你喜欢吃点什么呢评论区聊聊~
1
2024-12-08
想要平稳血糖?学会怎么吃很重要!这些吃法赶紧学起来~
糖尿病的发病与饮食习惯有着密切的关系,不合理的饮食习惯不光可以让血糖居高不下,甚至也可以导致患糖尿病的风险大大升高!而想要平稳血糖,我们应该怎么做?调整饮食顺序想要控制血糖,要调整吃饭顺序。先喝点清淡的汤粥或水来占据一定的胃容量,随后吃富含大量膳食纤维没那么好消化的蔬菜,接着吃非常“扛饿”的优质蛋白质,如肉蛋等,最后再吃提供淀粉的主食,这样可以最大程度降低淀粉类主食的摄入量。多吃硬少吃软进餐后血糖的上升速度和食物的质地有关。对于血糖控制不佳、糖尿病的朋友,优先选择质地相对干硬的食物,少吃质地柔软、糯叽叽的食物,更有利于维持餐后血糖的平稳。比如多吃“有嚼头”的窝头,少吃软乎乎的白面包;多吃硬挺筋道的面条,少吃煮到软烂、入口即化的线面等等。不要切得太碎蔬菜能不切就不切,豆类能整粒吃就不要磨碎。蔬菜加工越细致,膳食纤维破坏就越多。建议切菜时切成长段、大块,不要切丁切末,这样可以更好地保留营养素。膳食纤维是天然屏障,可以降低消化率,从而使血糖生成指数降低。同时,多嚼几下,让你的肠道多运动,对血糖控制也是有利的。急火炒少加水烹调不但能改变食物的风味,还能改变食物对血糖的影响。食物中的淀粉颗粒在水和热的作用下,会不同程度地膨胀、破裂并分解。就像煮粥,加工时间越长,温度越高,水分越多,血糖生成指数也越高。吃饭速度放慢进食速度直接影响食物的升糖指数,如果吃得快,肠胃消化吸收就快,血糖浓度就会在短期内迅速升高。而如果细嚼慢咽,延长吃饭时间,建议每餐吃饭时间宜控制在20~30分钟,这样主食中的碳水化合物会缓慢吸收,血糖升高也比较平缓,血糖就会相对稳定。
2024-12-02
为什么冬天容易睡过头?
俗话说:“春困秋乏夏打盹,睡不醒的冬三月。”相较于其他季节,冬季似乎特别容易让人留恋温暖的被窝。自打冬天来临,即使闹钟响了一遍又一遍,我们还是常常感觉睡意朦胧,难以摆脱床的诱惑。那么,究竟是什么让我们在冬日里如此难以清醒呢? 让我们一探究竟吧。昼夜变化随着冬季的到来,白天变得短暂,夜晚变得漫长。我们的生物钟习惯于根据光线的明暗变化来调整作息,但在冬季,这种变化让生物钟“混乱”。褪黑素的分泌随着夜晚的延长而增加,仿佛在耳边低语:“天还黑着呢,再睡会儿吧!”这让人难以抗拒,自然就容易赖床。饮食习惯冬季怡逢诸多节日和假期,比如元旦、春节等。节日期间,熬夜庆祝、聚会聊天成了常态,人们的作息时间往往会被打乱。同时,寒冷的天气让人更偏爱火锅、热汤和面食等高碳水化合物的食物。这些食物会导致血糖快速上升,胰腺则需要分泌大量胰岛素来降低血糖,使得大脑的能量供应变得不稳定,跟玩蹦极似的,忽上忽下,让人容易感到疲倦。室内空气质量在冬季,为了保持温暖,我们通常会关闭门窗,减少通风,这会导致室内空气流通不畅。经过一夜的呼吸和新陈代谢,室内的二氧化碳浓度会逐渐增加,可能出现轻微的缺氧,让人感到疲倦,难以清醒。04情绪影响冬季阳光稀少,光线昏暗,这会影响大脑中神经递质的平衡,特别是血清素的分泌。血清素在情绪调节和精力维持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水平的下降容易导致抑郁和焦虑情绪,这些情绪往往伴随着懒散和嗜睡的症状。此外,冬天的户外环境显得光秃秃、冷清清,人们减少了社交活动,大多选择猫在家里。室内的安静和温暖让人的心情也随之平静,失去了往日的活力和精神,变得懒洋洋。在这样的氛围中,时间仿佛也变得缓慢,让人更愿意选择休息和睡眠。这下,您知道为什么冬天总是感觉睡不醒了吧?所以,您是不是找到了偶尔睡过头的“小借口”了呢?
2024-12-02
社区达人榜 查看更多

关注数量超出限制,
请先删除部分内容再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