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好神秘,什么都没有留下。
注册11周年签到1806天
IP属地:云南

芝麻信用评估

芝麻信用评分是合法独立的信用评估及信用管理机构,授权后得到分数越高,代表信用越好
读书打卡第二十一天,《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 最近昆明正在搞争创文明城市的活动,全城一片火热。主干道上有协警抬着长杆以防不遵交通规则的电动车违反交通秩序。这样的情况在我看来十分讽刺。刚好今天读了萨特的《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所以就这个问题,我提出两点哲学思考。 一是存在主义的思想前提,究竟是存在先与本质,还是本质先于存在。究竟是昆明这个城市的文明程度达到获得文明城市的称号,所以获得了文明城市的称号?还是昆明这个城市因为想要获得文明城市这个称号,所以开始在城市内搞文明建设以求获得文明城市的称号? 二是萨特提出的,每个人都应该对自己承担责任,而实际对自己承担责任就是对全人类承担责任。倘若我们的社会组织是畸形的,那么我们将难以在这个畸形的社会环境中保留健全的人格。我举个例子,你送你的孩子去上学的时候从来不受交通规则的约束,你把孩子送到学校一路上闯了十八个红灯。你并不觉得这有什么,你的孩子也认为这没什么。做饭的时候你发现家里的葱没有了,你让你孩子去楼下大爷家的园圃里‘拔’一些回来。你并不认为这有什么不对,当然,你孩子也认为这没什么。那么当我们处在这样一个魔幻的世界中,我们每个人都将难以保持清醒。我的意思是,在这样的世界中,我们每个人都是迷失的。我们不是无法分辨是非,而是在我们的思想观念中已经没有是非的概念了。我们缺乏一种道德思想指引我们该如何生活。我们并非不想成为高尚的人,而实际在我们对自己的评价中,自己已经是一个非常‘高尚’的人了。
2019-04-26
读书打卡第十九天,《摇滚编年史》。 这几天读了摇滚编年史,其实与其说摇滚编年史,倒不如说乐队编年史,因为书中并未为对摇滚乐的发展历程留有篇幅,而是介绍了那些非常具有时代意义的摇滚乐队和歌手。在我读这些书的时候,提出了一些思考。 (1)音乐人的创作冲动是什么? 在我的理解中,一类作品试图在音乐中表现创作者非常深刻的精神思想。列侬的《Imagine》,迪伦的《Blowing in the wind》 一类作品在那个时代中提出了创作者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冲击乐队的《London Calling》,崔健的《一块红布》 一类作品是为了创作者情感的需要而诞生,保罗的《Hey Jude》,海滩男孩的《Good Vibrations》 (2)为什么这些年没有出现颠覆性的摇滚乐作品和乐队?是因为那些殿堂级乐队被捧上了神坛,后来的乐队在他们的影响下很难得到过多的关注?还是说在这二十年中摇滚乐的发展确实很慢? 在这个问题上,我的主张是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状况是由很多原因导致的,重要的和次要的,直接的和间接的——共同作用的结果。要确定和分离出各种诱发因素是极为困难的,我尝试提出几点我的想法。 一、之所以没有出现像披头士、皇后、滚石那样风靡地球的乐队,可能是因为在我们这个时代较之于这些乐队流行的那个时代娱乐方式的丰富程度较高。电视、电脑、电子游戏、手机这些新兴娱乐产品的普及让我们得以关注更多的东西,而对音乐的关注逐渐少了。 二、MP3的发现和盗版的风行,使得传统唱片业受到了很大的冲击,也让享受音乐的成本低了许多。我曾听一位国内玩摇滚的朋友说,国内的摇滚乐队其实过的很不好,他们的主要收入都是音乐节的演出分成。所以我猜测在未来也许不会有乐队的专辑销量能超过披头士了。这是时代的原因。 三、我个人不认为那些殿堂级的乐队过誉了。披头士70年代的专辑在今天都还可以这么流行,这说明了这些音乐本身就非常优秀。今天我们再来听这些四十年前的音乐仍然能感受到他的美,并且一点也不觉得过时。这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我始终相信好的作品自己会说话。 四、我个人认为在近二十年中摇滚乐在世界中的进步是异常缓慢的,现今的摇滚乐队在编曲和舞台上都少有创新。当然还有一种说法是,当一个事情发展到趋于完美的时候就很难在这件事情上有所突破了。但是这个说法在音乐上是站不住脚的,因为我不认为音乐这种艺术形式会有完美的时候。 提出了一些浅显的思考,让大家见笑了。希望看到你们的纠错和补充。
2019-04-24
读书打卡第十二天,《当我们谈论爱情的时候我们在谈论什么》 第一次接触卡佛是在《目客002:我这样爱你 》中读到卡佛的传奇经历。卡佛一生中大部分时间都在酗酒,当卡佛终于戒了酒的时候却因为烟抽的太多而患病离开了人世。最近读了卡佛的成名作当我们谈论爱情时我们在谈论什么,我想这样去形容这本书,这是一本跟你以前读过的所有的小说集都不一样的小说集。卡佛开创了一种新的写作形式,现在人们把这种风格叫做极简主义。这种写作风格的体现是,故事情节看似毫无关联,人物的对话联系很弱,看似答非所问。作者故意隐藏了文章的中的重要线索,文章的结尾模棱两可,没有给读者一个明确的答案。故事的答案需要读者凭借自己的想象和智慧去寻找,这样参与式的阅读极其生动有趣,反面是导致很多读者不明白作者究竟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你永远猜不到卡佛下一句要说什么,你也永远猜不到故事会在哪一句对白之后结束。 当我们谈论爱情时我们在谈论什么是本公认的有一定阅读难度的书,在这里我谈谈我是怎样读这本书的,其中的理念也是我欣赏其他艺术形式时所遵循的原则。在我的理解中卡佛的作品是开放式的,这样的作品并没有标准的答案。倘若我们读这本书的目的不是为了研究卡佛,只是为了享受阅读的过程,就没必要探究卡佛在这些故事中说了什么。我们真正需要关心的是,在某个故事中我们的情感是不是与这些文字产生了某种共鸣,是否被这些文字打动。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在艺术欣赏上我一直强调的是主观性大于客观性。我们不需要刻意探究创作者要表达什么,我们更应该做的是问自己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得到了什么。在我身上这一点适用于所有艺术形式的欣赏。
2019-04-17
社区达人榜 查看更多

关注数量超出限制,
请先删除部分内容再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