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加13和小米15之间的机身倾向导致的差异会更显著,一加13的性能释放,屏幕,影像,续航,全都受益于更大更重可以做得明显更好,尤其是长焦素质和续航差异最大。小米15核心优势就是小巧轻薄,为此别的方面都要让步。所以关键还是在于喜欢哪种机身。
像我本人其实最希望有一个7寸80mm宽300g重的厚砖机(我手大,市面上主流手机对我来说尺码都偏小),这没问题每个人有自己不同喜好。但我要是因此就说现在主流手机都外形不好,那就不合理了,毕竟也不是为我一个人造的,我希望的就只是我一个人的主观意愿。而且真要是按我一个人打包喜好造手机恐怕也卖不好(这种厚砖机能卖10部就烧高香了),更别提成为行业护城河了。
最近一代BoM物料成本分析报告,S23Ultra用料价值460刀,国产一加11用料价值480刀。机身成本上双方都在8%,三星不存在机身用料投入成本更多这回事。主观到归主观,客观的归客观。主观不要轻言好坏,主观更多是无关好坏,只关系喜不喜欢。
所以说是你主观感受呗,样本极小又没有可量化的内容。甚至连什么叫品质也没有标准。物料成本清单上三星可没有什么优势,并没有统计显示三星在机身物料上投入更多。
我的意思就是不认为护城河不会是非常各有所爱的主观部分,那样没有规模效应。也不会是外观这种易于模仿的部分,护城河是要有大众共同点,别家短时间内不可复制的部分。如果外观是护城河的话很快就会有各家模仿登场,这就是三星在S6和S7时代经历过的事,当年的几代S旗舰造型确实被国产猛抄,但现在反而没有再模仿三星外观的了。近几年被抄得最多的外观是苹果的方正轻薄和华为的后摄星环,用料风潮上去年最大的钛合金潮流是苹果带起来的。三星这边不可被复制的主要就是半导体部门,像素微缩进度领先索尼和豪威。
你们说得都对,只是处于出于各自不同的出发点。他说的是当时,也就是去年首发月,那个时候X200Pro线下渠道就已经大降价了。你说的是现在的线上价。不是一回事不用争。
关键就是看机身倾向,二者的差异全都是机身倾向带来的,一加13更大更重,就是可以换来更强散热更高性能释放,更水桶的后摄,更大电池。Magic7轻薄得多,手感更好(除了轻薄还包括温度,毕竟散热快的性能机会导致体感温度高,散热不那么激进的机型日常温度感觉更好),相对更注重前摄。唯一与机身无关的只有屏幕清晰度差异,这个是一加13高一档。最好是到店体验一下手感,因为机身是核心差异点,判断机身喜好之后就好选了。
关注数量超出限制,
请先删除部分内容再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