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的很不错。内外翻内外旋几家说法也不一样。很容易把人搞晕。有个相对简单的方法:就是找一双穿的最多的鞋,看鞋底。如果磨损的地方主要是靠近大拇指的话,那一般是低足弓,更需要支撑型鞋,如果磨损的地方主要是靠近小拇指的话,那一般是高足弓。更需要缓震型的。其实顾名思义,支撑型的也会有缓冲作用,但是缓冲型为主的鞋不见得有多少支撑作用。其实每个人走路跑步姿势都不同,基本类型弄清楚之后,要找到适合自己的鞋,不管是平时走路的,跑步的,还是专门运动的,只能是多尝试了。如果有这方面需求,不要想着怎么省钱,不然以后给医院和药店的会更多。
40前俩年海淘的,还是适合城市旅行,有一俩次装上相机内胆轻度徒步试试,感觉不是太好,接着就看到大白熊国内首发就买了一个,轻量化真的很合适,我自己很喜欢,但是一起买的一个朋友吐槽不断。最近各种活动又在观察fp的55l或者70l,但心里对新款气流种草良久。内心一直有个声音说,就缺个50l的包,买吧。眼看着今天天猫活动又要结束了,心如猫挠啊。
17年的技术,18年发布,19年上市。从gr1s到现在所谓的gr 3见证了一个经典系列被玩残的过程。现在最值钱的竟然还是1s。再见啦。另外,下架后加了200块钱竟然把位置卖了...
关注数量超出限制,
请先删除部分内容再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