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像没有明白他说的意思,作为一个代工厂,代的是加工而已,加工这道流程,钱到什么位,给什么样的品控,这就是能代大品牌,不代表所有的货都是好品质的意思。这个前提还都剔除了面料辅料的问题。同一个工厂,给国内普通品牌代工衬衫可能就8块10块,给za代工有15,18,甚至20多,那自然要求高,能代工大品牌只能说明厂方有这个实力,确实不代表所有的都是精品,也没必要都走精品,代工厂本来就是根据客户要求来生产的。
讲道理,除了电池技术,电车道路化的实用性技术其实并不会因为短短几年就淘汰。所谓的车机,十几年前的油车不能usb都还开得好好的,毕竟时间沉淀后,车的核心还是行驶。改变电车的核心技术则在于电池。第一批新能源已经逐步换电池了,但是车机对比油车,一点不落后的。5年前租共享电车,和现在我开家里的电车,实用性来说,没感觉有什么大改变
如果按照1万公里,电车和油车每公里相差0.5~0.7元左右,再加上保养的钱,10年能相差到小10万。目前来说,就刚出道的电车,电池衰减都是可以开10年以上没问题的
配件是不用担心的,大众这款单一产品的话,应该远超BYD的任意单一产品线,配件维修其实很便宜的,主要还是看个人对车的追求喜好。小年轻喜欢BYD多点,有点年纪的,一般会喜欢ID。在我看来,车机智能化这些,现在基本就是噱头>实际的东西,真正基础性的实用性非常高的车机功能,大家都有,都基本能保证。毕竟车是拿来开的,不是拿来天天车里玩平板的。其实就是潮流派与务实派的选择吧
道理是这么回事,不过也看用户需求;事实上每天开车有仅4,50Km以上用户占比是不多的,而且也不是那么多人都在几环几环的大城市生活工作。
关注数量超出限制,
请先删除部分内容再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