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深音频玩家 论坛版主:耳塞/随身听综合区 - 耳机大家坛 理学博士:在读
数码领域作者
注册9周年签到2670天
IP属地:北京

芝麻信用评估

芝麻信用评分是合法独立的信用评估及信用管理机构,授权后得到分数越高,代表信用越好
趁着周中人少去试了两件台式设备:
· Austrian Audio (AA) Full Score One (FSO)耳放当AA创立时,感慨AKG一脉终究是有所传承,但是当时几条耳机中,却很难听出AKG的影子,直至Composer出现:这条既清爽又正经的耳机应该算是当之无愧的AKG续作。但在见到西装耳放FSO之前,总觉得Composer过分直白,真就是什么前端什么声,虽然底子足够强,但是风格不够聚焦。西装下,强化了横向展开,补充了器乐应有的「肉」感,有些往老AKG风格靠的意思,但是低频下潜虽不算突出,但是具有足够弹性,与以往认知中的AKG风格有所差异,声音还是挺有意思的。小插曲:FSO是放大部分全分立的全平衡耳放,推测有着不小的电流输出,因此控制力较强,大手办K701等高敏低阻的耳机也可与之适配。· U-170HA凯音U系列首款耳放,由两支束射管KT170做单端纯甲类功率放大,可切换双模式、双音色,外观与声音都有着不小的进步。先谈结论:U-170HA是一代不“老头乐”的胆放,输出功率足够,适合尝试与“疑难杂症”耳机搭配。耳机我主要尝试了SUS2、HEDD2和大乌2,SUS2与西装EFK DAC相比少了些厚重、扎实,中高频更为清爽,同时有着不错的层次感。HEDD2的声音规模小,但味道与条理性独一个,这套下面驱动性不错,不过我更希望在声音形态上能更宏大一些。大乌2与之搭配出了稍稍“油”了一点以外,倒是非常适配,不过应该可以通过替换耳机原线来改变。总的来说,这两台机器都有着不错的实力,往后展会应该依旧会比较密集,碰到的时候可以试听一下。
2
2024-07-10
聊聊近期风头正劲的单动圈「海神圈」
很久没有见到一款大众价位的产品频繁缺货了,还好我第一批就已经到手,煲机两月有余,目前正是黄金状态,Project Ace具有以下显著特点:· 是联名款:hiby x FAudio,继联合调音后,这是首款合作问世的硬件产品;· 大口径单动圈:12 mm 锂镁合金球顶、镀铍振膜单元,T.B.A.C.三腔体;· 外观工艺强悍:整铝切割(T6063),阳极氧化细磨砂,触感细腻,坚硬,做工精细,「月夜」色内敛,实际上十分耐看,有些第一次摸到NH1 Hi-MD时的感慨;· 线材不用更换:8芯同轴Litz (type 5)结构,铜、铜镀银线基,稍粗大,但声音方面完全足够,3.5 TRS/4.4 BAL(或C口解码)可更换插头,怎么看都够用了。谈声音之前先点下缺点:· 腔体巨大,耳挂较硬,首批位置较高,需用热风枪/吹风降低角度佩戴才舒适(听闻后续版本由改进);· 可换插头的丝扣行程较短,特别注意请随时拧紧,有人已经弄丢过了。常规前端与歌单下,海神圈的声音还是十分值得肯定的,即使用小尾巴驱动也有着不错的声音,若是上到RS6级别的播放器,更为搭配;充分煲机后,冲劲褪去,饱满、舒展的动圈单元特性展露无遗,声音形态不算很大,中高频清晰、通透,低频足量、Q弹且速度偏快,应对泛流行和摇滚十分轻松,小场面的古典也不会有太大压力;声音走向上虽有一些FAudio影子,但更多的是中性与透明。要是放在前几年,很难想象如此表现的单动圈耳塞会在千元价位。总体来说,海神圈是一条声音水准较高、设计做工用心且较易搭配的单动圈耳塞,下手前一定先尝试,周围有因佩戴而放弃的朋友,近期出现的千元塞选择十分丰富,海神圈还是很值得尝试的。
2
2024-06-30
从外透到内的耳塞:DITA Project M
工程机阶段看到DITA Project M(DPM)实心类定制外观就挪不开脚,翻看照片大致在今年元旦就已迎回家,因为声音整体清透,担心未完全发挥,这半年一直持续煲机,目前声音应该是稳定到不能再稳了。关键词:实心树脂腔体、1圈1铁、第二代Awesome Plug可替换插头(近期C口也上市了)、卡达斯OFC耳机线、Tanos Systainer 收纳盒。再次掏出,依旧认为这是一条与以往认知差异较大的DITA耳塞,原因如下:· 首条纯树脂腔体耳塞;· 腔体内有一颗9.8 mm全频动圈 + 导管处1颗娄式动圈补足,是他家首款圈铁耳塞;· 16股卡达斯耳机线,以往产品中出现有范登豪、OSLO、AN等合作款耳机线,这次不例外,不愿折腾的话,完全不必考虑耳机升级线。声音表现:前端与以往简评无太大出入,塞套采用SF omni而非标配夜光E套。整体来说,DPM是一条骨架和框架都非常好的耳塞,三频整体均匀,但是中高频更加出彩。干净、透彻、凝聚,结项清晰、还原精准,但器乐形态较为纤细。若是以泛流行、摇滚为主的话,会感觉整体还原准确、冷静,但是不够「劲」,稍显「瘦」,因此,可以放心大胆的搭配采用R2R解码、胆管等架构或偏暖的播放器来补足声音厚度和味道。DPM对驱动力要求并不太高,小尾巴或DAP下都可以有着不错的表现。
5
2024-06-27
限量贵3倍?谈谈阿思翠Lyra Clover LTD
近年基本都是在快要问出口“阿思翠倒闭了么?”之前,刚好见到小翠新品,也确实很久没有见阿思翠参展或更新,此次入手的是「基佬紫」LTD版Lyra,普通版没听,因为我的使用很明确:在小系统和随身之间,我会用乂度XD05Pro这个「运放盒子」来驱动非入耳式耳塞,Lyra LTD刚好满足,新玩具+1。 相比Lyra系列前辈,Clover的改变如下:四叶草盖板很标志,终于换2 pin插针了,钛壳,线材粗壮。我到手接近2月,堡机时间大体和我同作息,是的,钛壳+动圈,一定不能掉以轻心,要煲透。开声后,这只150欧中高阻的塞子在驱动力给足的情况下,其实并没有那么难推,准旗舰/旗舰级播放器可以驱动挺好,搭配运放盒子(AK4499卡+双LME49990)则会更加有模有样。良好驱动的前提下,LTD有着较为扎实的素质基础,中高频凝聚,低频宽松但下潜稍欠缺,纵深相比横向展开较保守,但是切换为流行乐(e.g. Leonard Cohen, Beth Hart, 江蕙 etc.)时,则十分对味,空间足够宽广、干净,音色鲜活,也难怪有人会将他归到一梯队。小细节:低频量我觉得多了一点,平常用胶套更多一些,声音更为凝聚;搭配可以考虑稍厚声、偏线条的前端;原线大体挺好,尝试了一遍,PW屏蔽铜比较契合,但玩了一阵子又用回原线了。
2
2024-05-25
社区达人榜 查看更多

关注数量超出限制,
请先删除部分内容再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