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强
温度、湿度的判定逻辑是“跳变”,比如设定的自动化为“温度高于25℃”,需满足“前一次上报数据低于25℃,后一次上报数据高于25℃”,才会执行自动化。
其他读数的判定逻辑是“只要满足条件就执行”。
目前青萍空气检测仪上报数据的频率是每15分钟1次,举个例子,自动化的触发条件设置为“当温度高于25℃”,您测试时,需先将设备处于低于25℃的环境,至少15分钟。然后再将设备处于高于25℃的环境,至少15分钟。这样就能确保一定满足自动化的执行条件了。
官方答复:
温度、湿度的判定逻辑是“跳变”,比如设定的自动化为“温度高于25℃”,需满足“前一次上报数据低于25℃,后一次上报数据高于25℃”,才会执行自动化。
其他读数的判定逻辑是“只要满足条件就执行”。
目前青萍空气检测仪上报数据的频率是每15分钟1次,举个例子,自动化的触发条件设置为“当温度高于25℃”,您测试时,需先将设备处于低于25℃的环境,至少15分钟。然后再将设备处于高于25℃的环境,至少15分钟。这样就能确保一定满足自动化的执行条件了。
关注数量超出限制,
请先删除部分内容再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