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很多下定小康汽车的大部分都是被饱和式营销收割,结果发现厂家既没有合理规划的产能,也没有稳定的生产效率,很多人的交付日期被一改再改;靠着无底线的吹嘘为社会大众及用户营造一种无所不能的所谓智能驾驶,用户基于基本信任上路驾驶,结果问题频出,又开始找各种借口找补;随着这波饱和式营销潮的用户的车辆使用者逐渐增加,出现的各种零部件质量、售后服务等问题会有得受的啦!造面包车的生产线还想一下乌鸡变凤凰是很难的!
理想永远不缺话题!自媒体获益颇丰!传统车企自诩技术先进秒天秒地BBA都得五体投地!那为何卖不过就不会想想差距在哪里吗?复杂的结构带来故障率,使用维护保养投入,4S霸道销售服务模式、各种坑人的选配,自动驾驶智能化巨大的体验差距,等等这些自己短板从来不提也不重视!你真关心用户,你倒是把这些短板补上来呀,这样或许会有更多消费者选择呢?
很多人说理想没有“理想”,把理想的销量高,归结为营销做得好。但是能掏出30多万买车的,都是社会的精英阶层,没道理忽悠一下就被种草。而且理想不像蔚来,靠着极致的服务吸引用户形成品牌护城池,如果说理想在产品力方面没有它的独到之处,怎可能有20多万的用户?怎可能成为第一款单一车型最早突破十万的新能源车?怎可能引得华为等一众厂商的争相模仿!长江后浪推前浪,潮水退去才知道谁在裸泳!
关注数量超出限制,
请先删除部分内容再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