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没有孩子?被鸡了六年的颜子悠,佛转鸡的欢欢,智商高但自尊受挫的米桃。我们还看到了长大后的孩子,小时候佛系的孩子成了天天打游戏的颜鹏,小时候学霸的孩子成了南丽和夏军山,小时候不上不下的成了田雨岚,我们还看到了学渣被学霸碾压,也看到普通学霸被顶级学霸碾压。不努力的拼不过努力的,努力的拼不过有天赋的,985的拼不过常青藤的。你们看到的是焦虑,但我看到的是进取,虽然内卷让大家都很累,但人生本来就是不进则退,试问颜鹏如果没有年入百万的父母会有着怎样的人生?
我觉得三观也正啊,六个家庭三代人,我能看到每个人的背景,以及每个人的理念和他的背景的因果关系。不管是鸡娃的还是佛系的,或者佛转鸡的,都是逻辑清晰的。至于说贩卖焦虑的,这玩意不用贩卖,只要你养了孩子并且真的爱他,他就成了你的软肋,一辈子焦虑的源泉。
从人生的角度,父母的教育对孩子的当然是最重要的;从个人的智商角度,娃的天赋当然是最重要的;从中高考的角度,让差不多天赋的娃考出更高的分,尤其是理科,学校和老师的作用比家长的努力大太多。有的孩子放学抽烟喝酒谈恋爱或者凑在一起打游戏,有的孩子放学了还在老师的办公室在问题目,学习氛围浓的学校前者少后者多。另外教育教学,考试拿分这是术业有专攻的。好的老师,能因材施教,能抓住每年中高考的出题风格,好的老师下班了还在研究考题,一干就是十几年,但你觉得是每个学校每个老师都能这样兢兢业业吗?同样天赋的学生给不同的老师教三年,成绩能一样吗?你说家长可以带孩子补课,但补课是加餐,学校是正餐的道理不用多讲。即使是小学没有中高考,如何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进入正向激励闭循环,学校和老师的作用和家长的作用是各占一半,家长只能课后多关注孩子督促孩子,只有学校才能在课内灌输理念,培养习惯。百年树人,人的成功离不开天赋,自我驱动,家庭环境和学校教育。前者当然非常重要,但在每届十万二十万的学生中,要想成功挤上独木桥或者跳一跳摘一颗自己原来勾不到的桃子,好的学校起到的作用,足以让两个本来差不多的孩子走上不同的人生道路。
关注数量超出限制,
请先删除部分内容再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