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好神秘,什么都没有留下。
注册11周年签到1天
IP属地:四川

芝麻信用评估

芝麻信用评分是合法独立的信用评估及信用管理机构,授权后得到分数越高,代表信用越好

我的工作与眼科、医学无关,只是我每年会定期配至少一副眼镜,这么多年配了这么多眼镜,实体店配过,拿着线下的眼光参数到网上也配过,不管在哪定制,验光都是在正规的三甲或者本地大规模的眼镜店去完成,但此前我从未从眼科医生或验光师那里听到过你说的瞳高这个概念,也从未出现过什么问题,所以好奇而已。就目前我百度出来的有关瞳高的信息来看,如你所说瞳高这个参数应该是有的,我没有质疑你,既然你提到这一点我就想听你多科普一下。从我搜出来的结果来看(百度“瞳高”后最靠前的第一个检索结果,2016年4月17日18:45检索),按照这个检索结果里的网友的答复,之所以验光和配镜不会把这个参数写在正规的验光报告上,貌似是因为普遍都是涉及到“渐进眼镜”的定制时才需要的,所以在医学上属于特定需求。按照这种说法,像我这样定制普通眼镜的人也无需担心了,不知我理解的对不对。

2016-04-17

请问我在正规三甲医院的眼科也好还是本地大型眼镜公司也罢,为何验光的结果单据上都没有瞳高这个参数呢?难道说这个瞳高只能凭验光师经验把控而不能得出一个量化数据吗?

2016-04-17

我是去年托朋友从德国花80欧人肉买回来的,国行这个价格不错了毕竟还有保修。 @刘呆萌 戴久了夹头夹耳朵,续航一般,坐下来连线听,在路上蓝牙听,每天蓝牙连接1.5-2小时,顶多撑到四天一冲。还有个问题:因为遥控按键在耳机本体上不在线上,使用插线连接后耳机本体上的遥控不可用,必须用蓝牙连接时遥控才可以用。不知国行版本是不是这样。

2016-04-03

没错。辽宁始终没把我川放眼里——半决赛没打完辽媒就登报“总决赛我们来了”,总决赛还没开打辽蜜就在虎扑上发帖“和广东一战已是今年季后赛最高水准之战”之类云云。G2分水岭那会都觉得是让我川偷了一场而已,都琢磨着是在客场夺冠还是回本溪夺冠好呢(是不是有点耳熟?是上北大好呢还是上清华好呢?)。G4辽媒阴阳怪气的报道两千多公里外的四川低震级地震,赛后又是部分辽蜜各种酸:一会酸我川阵中无川将,一会又酸坐看下赛季我川能否保级(也不知道这些人用身上哪个部位看的CBA居然还看得出有保级)。而事实就是辽宁打不过我川,就算没冲突辽宁一样胜算越来越小——因为冲突发生前的G2和G3,辽宁就已经乱了,看看辽宁随队的红衣男在客场能跳成那样也是起码目前全国找不到第二支球队干得出这事了,再看看贺天举刘志轩的父母在哪,除了郭艾伦,其他人跟球迷动手分明就是心态失衡后的泄愤之举。至于账面实力,你再强,也要打过比赛才算数。当年马龙佩顿加盟LA,洛城F4这账面阵够看不?还不是给活塞拉下马。LA况且如此,辽宁你有啥资格瞧不起我川,瞧不起我川的国内球员?你觉得你辽有五亚荣光加身而我川才升入CBA三年,你觉得你辽名将如云而我川国内球员都是东拼西凑来抱三外大腿的边角料球员?打你辽这么想开始就已经送自己上路了。泥腿子不怕穿鞋的,你瞧不起我,我就把球赢下来。任何时候轻视对手、不尊重对手都要付出代价,就这么简单。我川下赛季肯定不是夺冠球队,甚至季后赛都要拼命,但我川从进CBA首场输广东50多分到这季夺冠,一直都在拼,拼惯了!我们川蜜也不怕我川成绩差,就怕别人看扁我们我们还不拼。我川没有任何好可耻的,这个冠军实至名归!

2016-04-02

没想到大妈上也能引发骂战。冲突事件本身我川球员、俱乐部还有时间外很多球迷都很失望,我承认这对辽宁球员备赛造成了影响,这是包括我在内的很多球迷不愿看到的,它在客观上影响了比赛,降低了比赛的精彩程度,这是我川赛事组委会(注意不是球队和球员、教练组)无论如何甩不掉的锅。此外,虽然我川球迷在虎扑上不多,但也在虎扑国区、川区都有道歉的回帖表态。但论事要客观,之所以用“据传”就是客观,目前没有官方消证实这个说法,之所以没被证实,无非就是因为这是多方妥协各自分一口锅来背的结果——辽宁收声,我川认罚,篮协对辽宁球员不予以追究和处罚(或者事后轻罚),换来的受益(其实也是全国球迷的受益)就是警方可以因无人起诉而将事件按照民事协调而非刑事案件处理,从而不影响辽宁的国将为国出征奥运(甚至从最后两场来看裁判已经很注意照顾辽宁了,尤其是G5刘志轩最后的体毛哨罚篮,要没这些偏袒不知道我川还会被黑成啥样)。而至于有些辽蜜说的禁赛,根据联赛管理及处罚条例,我只能说这是一种可以被理解的情绪上的宣泄表现,但没有道理和可操作性。联赛之所以出现这样的乱象,就是因为不职业,如果辽蜜认为你们我说辽宁临时改变大巴下车地点(就好比事前主客双方说好北站接人你改南站下车然后怪我没接到人)等等做法不职业是瞎讲,那我只能表示遗憾——因为你们有CBA本土优秀球员最扎堆最好的球队,对中国将甚多,如狗不能正视自己不职业的地方,不仅对你们,也是对中国篮球不职业之的庇护,如同自家孩子只呵护而不客观看待他的不足,对孩子的成长没有任何好处。甚至你们可以想想,这篇晒单回复中有多少谩骂,就有多少对自己支持球队的抹黑。

2016-04-01

恭喜!镜头也不一定非得烧原厂,虽然没五轴防抖,也无碍A7玩转接,通过多出片来练铁手是正道,退一步讲,个别场合下实在稳不住还有三脚架嘛。 另外@hkyo RX1R是好机器,成像素质非常棒,虽然操控上各种不专业感不知你能否接受,但有两点得注意:一是功耗大,旅行中备电一块绝不够,三块不嫌多;二是“三慢”——开机启动慢+休眠恢复响应慢+自动对焦慢,拍娃会不给力。这两点都是一年多前我对该机的认知,不知现在改善没有。如果大法有心,刷固件都能搞定,你最好再查下。如果“三慢”这个问题没解决,那还是建议你入A7 M2

2015-06-19

@PC1228 个人不负责任的估计:年底双十一那会A7这个套机可能到7.2k(裸机大概5.7k),之所以还会跌不仅因为新品推出造成市场空间挤压,还因为A7本身是缺点很多的初代产品所致。但关键还是如ls所说:对于要入这部相机的人来说,等上半年机身降的几百是小头,一旦产生更换镜头的需求(换对得起机身的蓝标是十分有可能的),除非二手,否则要做镜头布局就是分分钟杀破五位数的节奏,这才是大头。以现在原厂E口各焦段镜头发布的状况(充其量就是小三元)来看,无论是出于焦段布局还是成本控制的考量,转接副厂都是比较现实的玩法。可是一转接,防抖就得靠机身,那肯定是A7 M2比A7靠谱得多(但要注意我身边有人用A7 M2,仍然出现转接副厂镜头后机身五轴防抖失效的问题,原因暂时不明,已确认镜头和机身完好,疑似大法此机五轴技术不成熟所致)。所以对于不缺钱的新手,我个人首推A7 M2,而不缺钱的老手怎么选都行。但比起大法这个便携全幅系列,我身边的老手们多数更倾向于6D,可能和他们不太看重轻便性有一定关系,毕竟大法这个系列中比较能入他们法眼的A7 M2和6D比,单机身重量也只轻了约120g,而其他方面的牙膏厂的优势也很明显,例如镜头布局,就此也可见全幅轻型化的进程还处在非常初级的阶段。对缺钱的新手来说,刚需(一定要出片,否则买啥都是贬值)、愿意入坑但又暂时买不起A7 M2的话,接着是A7>A7S>A7R:一,如上所述A7 M2全面强于A7,视频方面又引入了A7S的优势;二,A7R画质和高感虽强于A7,但价格和机震也强于A7,容易糊片,此外A7比A7R能提供更快的对焦速度(相位对焦的原因),玩转接的话A7红移比A7R轻些;三,A7S则是这个系列中高感、视频追焦、暗处对焦、转接等方面表现最好的,还有快门静音,但可惜像素偏低。但作为一部全幅相机来说A7 M2比A7完整太多了,打个不确切比方的话就像从iPhone 3G到iPhone 3GS的进步,但大法这整个便携全幅系列暂时还没有任何产品可以带来类似iPhone 4的那种内外兼修的变革性进步。

2015-06-19

差距当然大,要知道A7 M2可是实打实的五轴防抖。说实在的买这个机器的要么是刚需,买了马上一顿狠拍,要么都是花这么些钱不犹豫不心疼的主。要是谁面对这个价格还在犹豫,那就说明这不是你应该入手的时候,原因很简单:价格下潜空间还很大,而且A7R2马上要出了,不仅是A7 M2,A7页会跟着继续降,买了要是不立马好好拍那就是贬值。至于楼上说到镜头群,SONY的镜头群成规模还早着呢,三阳这些副厂都比他积极。而且你稍微搜一下就会发现这货的镜头降价忒慢,比机身保值多了,十分坚挺,如果不是手里有一些老头的话,也没必要给自己新开一个坑往里跳。买了这机器,不用好头觉得浪费机身,那几个E卡口的蓝标好头一烧起来那个价格感人呐。而像主贴说的,全画幅小型化的确是一个趋势,而且是一个很重要的趋势,但这个趋势也才刚开始,距离产品成熟和价格亲民,要走路还很长。

2015-06-19

@hongbailan @zhoubofei 关于一稿多投解释一下:前日中午本稿确实是先投给ZDM,但当日傍晚审核人以“文章内容与晒物广场的主题不太相符,不适合在这个平台展示”的荒谬理由拒稿。我对此很不解和不满,随即投诉,并于昨晚将此文转投另一平台。昨日上午ZDM负责投诉的工作人员联系了我,告知可以发布并就之前草率拒稿致歉,差不多同一时间另一平台也审核通过了本人的投稿。但是发在ZDM这篇是删减版,疑似因为商业利益冲突等因素删除了文中一些内容(例如第三方平台商家名称),而另一边是全文无删节完整发布,在此对所有向笔者表示异议的网友,对你们的这种反对一稿多投的观点笔者表示认同。除此两个网站之外,所有其他网站转载或引用此文均未获得本人同意,特此申明。如果有进一步质疑或影响您的利益,欢迎联系网站管理员删除文章。

2015-04-24

对,差异化的个体需求很正常。对某些人而言,一部智能手机要承担很多职能,干这也行干那也成,这部730也就入不了他们法眼。但对我来说:干活有笔记本,娱乐和轻办公有平板,摄影有相机,阅读有Kindle,听歌有iPod,而手机也有一部支持4G制式的旗舰主力。但手里有三张常用电话卡,分别是三大制式,所以除了主力机外,还需要一部这样的备机:双卡双待(苹果和各位说这个价可以买到的国行830已经被刷下去了)、结实耐操、能定位导航、系统常年流畅(安卓出局)、续航不错,同时尺寸还不能大(眼下满足前面条件的手机很多动不动就往5寸以上跑,4.7以上都不考虑,屏幕一大分辨率和DPI就得跟着涨,拖着CPU和GPU一起变肿,功耗跟着上去)——这些条件同时上马,剩下哪些可选机型就一目了然。

2015-04-11
社区达人榜 查看更多

小提示

您确定删除该评论吗?

关注数量超出限制,
请先删除部分内容再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