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杯勐麻河普洱茶,幽幽野花香的味道
注册3周年签到1天
IP属地:云南

芝麻信用评估

芝麻信用评分是合法独立的信用评估及信用管理机构,授权后得到分数越高,代表信用越好
甜糯汤滑有韵生津好,今天第1次喝第5次定制发酵的勐麻河熟茶
对于卖茶人来说,超出茶友的期望,是可遇不可求的。甚至不让茶友失望,都几乎是做不到的。千人千味,只能说让懂这种味道类型的茶友叫好。勐麻河第1版定制发酵的熟茶叫做鸿蒙,刚出堆的时候,我觉得是让老茶友失望的,汤水浑,滋味淡。好在甘甜,清爽,有余韵。现在是2025年1月8日,喝到了勐麻河第5次定制发酵熟茶。要知道,通过4次的定制发酵,4个不同的发酵厂,4位发酵师傅的把控。我对熟茶工艺,已经没有多大的幻想,更多的是用好料子,用合适的料子去定制发酵。比较适合的干毛茶,才能发酵比较适合的熟茶。所以花老板第5次拿着勐马河的料子去勐海发酵,我不是很在意。好的熟茶,不仅需要好的原料,好的发酵,更需要较为长时间的一个存储摆放。刚出堆的熟茶,不会好喝到哪里去,因为逃不了新熟茶的堆味、水感、燥感、水腥味。但今早喝到这第5次定制发酵的熟茶,还没有干透,正在“码堆”干燥的阶段,花老板从勐海带上来的,还没有筛,有很多小茶头和茶灰,真的喝得很快乐,很喜欢。这批定制发酵的熟茶,据说耗损恐怕得高达25%。之前发酵师傅说能控制在15%,看来临沧勐麻河的料子让他失策了。现在喝,闻起叶底来,还有堆味,茶汤自然浑浊。但是喝起来真舒服,有喉韵,有生津,更重要的是有非常好的糯滑稠细的感觉。要知道第1次发酵,第2次发酵,甚至第3次发酵,它的糯滑感都是没有这一次强烈。还需要继续的观察,还需要反复的品鉴。筛拣出来再品鉴,压成饼品鉴,压成饼摆放几个月再品鉴。但是这个第5次定制发酵的熟茶,我已经愿意给它非常好的评价:甜糯汤滑有韵生津好。用料是纯春茶,大树和古树匀堆。
5
01-08 15:12
库存压力大,房租贵:为什么认真做普洱茶的都非常的压货?
12月19搬了一次货,从24楼搬到1楼,和几位小伙伴一起搬,大概接近6吨。湿了三件衣服。今天也就是25号,从3楼搬到1楼,待会又要从1楼搬到24楼。湿了三件衣服。做普洱茶就意味着搬货,这几乎是一个魔咒。10多年之前,我从康乐茶城的大三区,也就是毛线区,从3楼搬到1楼,老板请了两位农民工和我们一起干,农民工都干得叹气“说是搬茶叶,怎么茶叶像石头一样重”。普洱茶行业就是这么一个魔幻的行业。身边认真做茶的朋友。三年以后就开始哇哇大叫“没有钱,全部是茶叶”。不是说搬货累,不搬货,除非你不做这种实物资产。而是说,很多东西茶友是看不到的,你像勐麻河这两年有一些年份茶我们还卖得比较便宜,实际上就是为了减轻库存压力,换取流动资金,求得发展的可能。恰恰是有一些比较好的古树、混株、单株留下来了,你看我们手上2015年的单株都不少。茶虽然很多,看起来家大业大的,好几个仓库用来放茶。但这两年也过上了,疯狂在拼夕夕买东西的日子,能省就省一点。每一个月的电费、网费、水费可不少,电费是因为很多间房间,很多盏灯,用来拍视频做直播。网费是因为,直播的时候有的时候有七八台手机连着网,几台电脑连着网,宽带可不能小。水费自不必说,每天喝茶咵咵咵,喝完了洗杯盏,喝得多尿得多卫生间冲水也多哈哈哈哈哈。言归正传,有这样一款茶,取名叫做勇猛精进,非常好的单株料子,匀堆以后做成的一款茶。很特别,一款砖茶200克。这款茶是当初失恋的时候,脑子里面冲出来的一种奋发图强的个人意志,概念先行,想到的这个名字勇猛精进。当初选料要求有非常好的苦底。选择库存里面的旧料子,2016年的。散料状态的苦韵确实感觉有一些足。几年的存储转化过程里面,2022、2023年都拿出来喝,有一些吃惊,怎么感觉异常的甜润,它的力道去哪了。大家知道,无用君是不相信普洱茶存储的“尴尬期”的。2024年12月份。有一天又拿出来喝,感觉太棒了。浓度提升,协调度非常好。具有了树龄大的茶,越喝越想喝的体验。茶友们,这就是尴尬的部分,认真做茶,需要用一个时间的维度来存茶、品茶、检验茶。认真做茶,有的时候卖茶也没有那么快。尴了个大尬,茶友们。
5
2024-12-25
有很多单株在手,就可以发财吗?
单株≠好茶,这是常识。好茶不是绝对的,是大概率事件。也就是说古树不是绝对好喝,而是说古树,很大的可能性是好喝。好喝又分,现在好喝,以及未来也好喝。对于普洱茶来说,这就是越陈越香,醇化,转化的概念。“越陈越香”就是一个形容词,它和“望子成龙”是一样的。当我们谈到越陈越香,还就是老四件:树种,生态,树龄,工艺。普洱茶的资源属性,决定了在资源上的竞争非常的激烈。简单粗暴一点理解,可以说得资源者得天下。和有矿有煤是一样的。茶老板,和煤老板,矿老板是一样的。普洱茶的品质高低,底层逻辑是资源的占有。普洱茶的山场属性,地域风味,影响和架构了普洱茶的价格体系。也就是,有名气的茶贵,树龄大的茶贵。当比较核心的竞争是资源的竞争的时候,只要盘下一片山场,盘下一些古树的资源,实际上已经有坐享其成的收益。但是资源的竞争是其一,还有渠道的竞争,营销能力的竞争,品牌号召力的竞争等。能够维持名山“有名”,一直有名,是名山能够为大家源源不断创造收益。当名山注水,品质混乱,相应的收益也变得不明朗。也就是说,真材实料做名山,未必取得真材实料的杠杆效益。那名山的名气就会衰败和缩紧。单株也是如此。单株来源于纯料古树茶所具有的号召力。当“古树”没有号召力的时候,单株也就不成其为单株。也就是说,喝单株的人要对古树有感觉。单株的顾客群体非常的狭窄。最近刨出来2015年的单株,把它压成了茶饼,分别进行单棵树的编号。这些天喝下来对18号单株非常的喜爱。今天喝到04号也不错。小伙伴比较喜欢12号。今天喝到22号呢,工艺有点糟糕,糊点比较多,香韵也不是那么清透,底子是好的做工差了。2015年018号单株:似薄实厚,淡雅清劲,蜜甜很深,有苦瞬化,生津果断有力。
5
2024-12-21
树龄小一些的这个大树茶“味道比较急,口腔滋味感受比较紧”
我推大树茶推了5年多了,推得我心累。有多少人对大树茶和古树茶有真实的感受呢?我相信,其中有一大部分的朋友,对树龄根本不太看重。对树龄比较看重,喜欢喝纯料的朋友,好多人又比较追山头纯料,尤其是名山纯料。非名山大树茶,本来就是一个尴尬的存在。要解释是头春茶,要解释赚得很少。因为它主打的是“性价比”,而性价比的竞争是最激烈的竞争。你和那些完全没有边界感,各种噱头都可以拿来用的卖茶人做竞争。有些茶卖99块,有可能广告费空间就有60块。所以在平台推广的时候,是非常难以和他们竞争的。他们动辄出货8吨10吨,单品的推广费足够,推起来以后销量就会跑得比较好。而大家知道,好多人买茶是凑热闹买。而你真材实料的大树茶,实际上它成本就不低,因为是人工采摘的,芽叶也比较娇小,因为是头春芽头还小,因为是抛荒芽叶更加细碎,大小不一。在加工上面,我们是一直宣传机器杀青,在工艺上似乎就比别人矮一截。所以在卖茶上面,说真话是非常不利的。尽管如此,大树茶,我们叫它签名茶的这款料子卖得还可以。主要它为我们带来了一些顾客,这些顾客他会买我们家其它茶。但总之,推广5年多,这种茶推广起来还是比较心累的。滋味口感上,好是好,但也只能说是性价比很高的好。价格竞争力上面,又不够低,卷不过同行。还被有一些傲慢的同行嘲笑,说,这么低的价格怎么可能有好货。从勐麻河这个范围,这个地界的经验来说,树龄小一些的茶,它的滋味来的比较快,苦涩生津回甘都比较快,味道给人一种很急切的感受,同时,滋味在口腔里面的表现会比较紧。但是它的润度、汤水香都是比较自然舒适的。和树龄比较大的茶比起来,确实韵味留存感时间不是那么久,喉韵下得不是那么深。您对树龄小一些的茶是什么感受?
5
2024-12-18
昔归是真好喝!正是因为滋味的“庸俗”所以爱名山者众
对于名山茶,有一个矛盾的一左一右认知:其一,名山茶作为某种滋味类型的代表,没法做出平替,只能模仿没法超越。而模仿的往往东施效颦,很难得其神韵。其二,名山茶作为某一个产区的代表,它有同样一个产区的优点和缺点,如果能以拼配之功,扬其优点,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尤其随着时间的存储,更加男女莫辨。无论是左还是右的看法,都可见对于名山茶地位的认可。但是喝茶的茶友,自己的感受却是不同的。我想,茶友和我有一样的感受。那就是常喝名山茶,心里有一个声音会觉得“名山也不过如此”。压都压不住的失望情绪。但嘴上自然留一些客气、余地。因为“恐怕还有更好的”。也许正是因为“恐怕还有更好的”,让人停不下步伐,一直在探索。是要相信自己的感受,还是相信市场营销呢?只要不上山自己收料,每一个茶友都似乎陷入了迷茫。如果真实恰如自己喝茶的真实感受,为何大家趋之若鹜?无论是买茶的人,还是卖茶的人,似乎因为名山茶变成了无头的苍蝇,往前乱撞。而茶友总得头破血流,交所谓的“学费”。那名山茶的玄机是什么呢?个人拙见,名山茶因为价格高,常常被神乎其神,玄乎其玄。更加贴近自己感受的事实是,名山茶更“庸俗”,无论是普罗大众,下里巴人还是高山流水,总能喝出那种“带劲,有感觉”。有代表性的名山茶不至于让人喝懵圈。总能够要么浓郁,要么滋味足,要么霸气,要么柔顺,要么香高……有些品饮特征总是比较外显的。反而,古树容易让人喝懵圈,比如有一些树龄非常大的单株,你喝起来可能会觉得滋味平淡,过于简单。而有代表性的名山地块,无论是纯古树,还是大树古树混采,总能让人有抓得着、喝得到的感觉。另外这里特别说明一下,这里用的“庸俗”这个词汇,是一个中性词,并无贬义。比如这个昔归,香浓,鲜爽,柔滑,饱满。让你忘记……或者说价格合适,不再那么的纠结它的“树龄”。其实我觉得,这么高品质的昔归,它的树龄也不会多大。
2
2024-12-09
社区达人榜 查看更多

关注数量超出限制,
请先删除部分内容再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