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前也是在易讯搞活动时入的一套,也是这个价格,不知道是不是自己运气差,反正感觉不好用,插头插上去会松动,害我以为路由的稳压电源坏了,结果排查了半天,是稳压电源插上去里面的铜片根本没咬紧,路由就没通电,后来这套东西就一直躺柜子里吃灰了。
来看明天有什么书推荐可买的,没想到看到一个高楼,一边以法律为准绳,一边以道德为纲线,就好象前一段为公交车让座争吵一样,愿意让的就让,边上的人给你一个默默的赞,不愿意让的人你也没办法,法律好象没哪条约束这个,你心里
一个就是,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一杆称,如果你改变不了别人那就做好自己的,做的人多了自然有些东西就少了。
厂商们拼尽力气在参数、跑分上比,比完又比个性化,大家关心的是手机内存多少,跑应用流不流畅,拿出手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可炫,然而手机真正的用途却越来越少人关心,有没有信号强一点的手机啊,敢不敢通话声音清晰一点啊,能不能待个几天机不充电啊,别跟我说那用非智能机吧,现在就是连象样点的非智能机都找不到一个了,大家都奔智能去了。
是这样的,就象现在的手机想买个好点的非智能机打电话都难,我不排斥科技向前发展手机功能日渐强大,只是讨厌现在的中低端机一个劲比什么配置,却忘了手机最初的功能是用来打电话的,信号强通话清晰待机长才是应该具有的本来功能,而现在的中低端手机很多都达不到这要求,舍本逐末,和市场的歧型需求有关,就象现在好多人对电视的关注点不在电视画面本身而是在附加功能上一样。
一分钱一分货,小米的做法只能是把原来高额的利润拉低,但不能改变技术的价值,劣币驱逐良币的说法还是有一定道理的,小米的噱头十足,迎合了很大一部分人的消费心理,小米不是做电视出身的,但是国内有很多电视厂商,和他们合作就可以免去重新研发的资源,借助小米自身在智能手机方面的已有技术和经验,可以成功的将盒子和电视合二为一,甚至加入其它的功能,再配以漂亮的UI,足够吸引不少人的眼球,遗憾的是国内的电视厂商在技术积累和预研上还是不能和老牌的大厂相比,很多技术还是掌握在别人手里,国内电视厂商打的是低价战,当初CRT转液晶的时候好多国内厂商还是抱着CRT不放,不愿去做相应的提前研发,一个劲的在CRT上造各种概念,等国外厂商的液晶产品开始成熟普及了才开始追赶,打低价战,为了应战国外的厂商也开始销售针对中国市场缩水的产品,最后的结果是钱没多赚,技术也没积累,更谈不上投入资源研发新技术,只能靠各种新名词来吸引消费者,“IPS、智能、4K、曲面”,什么时髦就贴什么标签,真正做为电视本应该做好的反而没做好,很难想象小米能怎么秒杀高端?
4K片源不是问题,问题是现在网络的带宽,即便采用H265压缩,想要真正享受4K没个15Mbps免谈,国内有几个运营商敢保证你的盒子和它的服务器之间能保持15Mbps以上?国内那种所谓的4K很多是超低码流率的,虽然号称4K,没什么意义,就象网络上流行的高清RMVB一样。
关注数量超出限制,
请先删除部分内容再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