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哈哈我刚去的时候也被那么低的物价震惊到了,一个宿舍6个大老爷们在大学城旁边饭馆搓一顿,荤素一堆两件啤酒,才一百多 直到我14年毕业的时候大学食堂还是3块钱一荤一素一碗饭汤随便打
在济南上大学那会儿有时候去旁边的商业街里吃排骨米饭,12块一份,米饭随便添,每次都是要一份排骨米饭,第一碗饭就着排骨肉吃,第二碗汤拌饭,第三碗饭让老板加点汤 现在想想没被老板打死还真是运气好
啊,真是怀念那味道。。。也怀念怎么样都吃不胖的那个年轻的我
大多数人买加工食品饮料,都是不看疗效看广告的。我一直和我领导强调,别看那些有的没的标语,整个包装上也就营养成分表和配料表是一片净土。但是有用吗?没用的。她会说这些东西我哪懂啊,她的固有印象就是无糖对身体好,纯天然成分比合成的好(美孚嘉实多点了个赞 )。
至少我问了一圈,周围人对某森林的印象都是无糖,这已经上升成为整个品牌的固有印象了,根本不分什么乳茶气泡水的细分产品。当然你说得对,这是消费者的问题,谁让你不看清楚呢。我也这么觉得。但是,有意或无意误导消费者的品牌方,真就是清清白白干干净净的吗?反正我是不信的。
无糖饮料还是有问题的。
一来使用的是糖醇和代糖,前者如木糖醇、麦芽糖醇、赤藓糖醇,本质上仍然是糖只是结构有些改变,导致消化吸收较慢 GI 低,但是相应的比起蔗糖甜度也更低,所以通常会搭配代糖一起使用。后者则是诸如安赛蜜、阿斯巴甜一类本身不属于糖但是也可以引发甜味的味觉的物质,甜度远高于蔗糖。一般真正的无糖饮料(例如零度可乐)使用的都是代糖,因为只需要添加极少的量就可以获得足够的甜味,因此添加的热量可以忽略不计,达不到在国家要求在营养成分表上写上去的量,所以上面热量都是0。但是因为代糖口感普遍差了一些,所以零卡可乐喝起来明显口味和一般的可乐不同。除此以外,代糖发明至今也只有几十年历史,因此尽管目前国标下是允许添加的,但长期摄入对身体健康是否有不利影响仍然存在争论。
二来,很多所谓的无糖饮料也都是在打文字游戏,例如最近的某森林事件,它所说的无糖其实是没有添加蔗糖的意思,但实际上还是有添加其他糖分的。糖是一类大家族,有单糖、双糖、多糖。像单糖里面就有我们熟知的葡萄糖、果糖,双糖里面有蔗糖、乳糖等。所以说,无添加蔗糖、无蔗糖、无糖,他们的意思,你细品 最后提一嘴,零糖、零脂、零卡,你猜猜有啥区别?
所以说你看啊,很多概念资本家不懂吗?当然懂,太懂了,但是不说,就是利用人们爱吃甜又怕伤身的心理,故意混淆一下(再次点名批评某森林)。
不说了,打了这么多字,赶紧点杯奶茶续续命
关注数量超出限制,
请先删除部分内容再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