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好神秘,什么都没有留下。
注册11周年签到1天
IP属地:广东

芝麻信用评估

芝麻信用评分是合法独立的信用评估及信用管理机构,授权后得到分数越高,代表信用越好
读书打卡第六天。继续《狡猾的情感:为何愤怒、嫉妒、偏见让我们的决策更理性》读书笔记。今天花了一个小时看了第一部分的前面几章,大标题是“论愤怒和承诺”,包含了第一章到第六章。每一章的标题都十分吸引人。例如第二章探讨了我们为何会爱上虐待我们的人。这个话题让我想起了很多著名的囚禁或绑架案件中,受害者逐渐对施害者形成了依赖,甚至还有变成帮凶的情况——这就是心理学家常说的斯德哥尔摩综合症。作者认为,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只是另外一种更普遍的综合症的极端表现,例如,在生活中,我们会对权势人物产生正面情感,哪怕处于不公正的境地中;妇女受到家暴,却不愿离开施暴的男人;客户盛气凌人,却无人敢追究,等等。注意这些并不是说因为主动隐忍形成的行为,而是情感机制和认知机制相互配合,调节了屈辱和愤怒的情感,从而增加了人的“生存”概率。放大了施害者的小恩小惠。本章作者只是描述和举例,并没有给出任何结论或建议,如是否需要和如何避免这种情感。猜测是准备放到后面再讲。第三章一开始,就说了一个让我极为认同的观点,即,理性情感的效果,取决于别人对于情感的认知能力—对方是否认为你表达的情感出自你的真心。这个是关键。我的理解,这个有三层意思,第一,具备更强地识别对方情感真实性能力的人,就是社交高手。第二,具备更强的隐藏自己真实情感的人,可能就是个厉害的骗子。用在情感上就是个情感骗子。第三,当你付出了情感,但对方无法认知,你本将心予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这就是一段虐恋。其中第二点,又让我想起了一个观点,就是从小就面不改色撒谎的人,是更强进化的结果,长大往往能取得更强的成就。这是一个略可悲的事实。更多的内容,大家自己看吧。这本书真的比博弈论好看太多。。
2019-06-07
读书打卡第五天。《感谢自己的不完美》读书笔记。今天读了序言和1-2章。序言一开始就提到一个观点,接受自己内心黑暗和痛苦的部分是十分必要的。而“完美””往往是有问题的。这让我想起了前不久社交媒体上讨论的比较多的一个案件,清华吴谢宇。这个案件给人印象深刻的一点是,在案发后,记者采访了吴谢宇的老师同学亲戚朋友,得到的全是好孩子、好伙伴、学霸、大神的印象,没有一个人说他的不好。直他被捕后,才从他前女友口里得出他隐秘和痛苦的一面。这里不展开。按照作者的观点,一个人的心理健康程度和接纳痛苦的程度成正比。悲伤的流动意味着能接受人生的真相,合理表达攻。攻击性是健康与否的重要标准(弗洛伊德),包括恐惧,内疚,嫉妒,都是正常的心理状态。重要的是如何化解。看到这里我想起昨天读的那本书的副标题,“愤怒嫉妒偏见让我们的决策更理性”,这是一种很奇妙的联想,也许厉害的人的想法都是相似的,哪怕他们涉足的领域迥异。第一章和第二章分别是“坏习惯不是你的敌人”和“悲伤是完结悲剧的力量”。这里最让我共鸣的是第二章这么一段话:…许多人有这种体验,一场大病、一场灾难或一场意外的死亡,改变了我们的人生态度。使得我们明白什么是人生中最重要的,这也是悲惨的人生真相给我们的馈赠。一系列的人生悲剧,即可以令一个人变成祥林嫂,…也可以令一个人变成贝多芬,紧紧扼住命运的咽喉。
2019-06-06
社区达人榜 查看更多

关注数量超出限制,
请先删除部分内容再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