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目前所谓的科学,只是在人类现有能力范围内对真理,或者说“道”的一种粗浅的解释和描述,随着人类科技水平的提高,探索真理手段的丰富,科学也是会不断进步的,最终可能会非常逼近真理,比如以前地心说是科学,后来日心说才是科学,现在太阳甚至太阳系及银河系都不是宇宙的中心才是科学,还是那句话:道才是事物背后的客观规律和真理,而法只是解决问题的手段和办法,科学是从唯物主义理论出发,用来描述道的一种方法,宗教和唯心主义是另外的描述方法,所以不应迷信任何一种方法,即便是科学,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之前,牛顿力学是绝对的科学,最终也被证明只适用于低速惯性系的特殊条件下。现在以人类的水平还有太多未解之谜不能找到答案,或许真像霍金所说,人类永远也无法得知宇宙的真相,即便得知了宇宙的真相,大刘笔下那个终极问题“宇宙的目的是什么?”答案又会是什么?
熟的也许可以,生的肯定不吃,要不草缸里就没法养苹果螺了,但吃素长的慢,吃肉长的快,苹果螺也会吃死了的鱼和虾。鱼粮里一般都含鱼粉或者虾粉,所以比只吃藻长的快。
排除沉木,滤材,鱼食掉色的原因,就一个字:人懒。食物残渣和鱼粪便无法及时被硝化系统分解,形成悬浮状细小颗粒在鱼缸中一直循环,滤棉脏了也不换,堵了以后就开始溢流,导致过滤系统中和鱼缸中富含大量养分,褐藻和各种生物就开始大量滋生,例如蛋白虫,涡虫等,很多人水黄了不找真正的原因,弄点儿活性炭和蛋白棉扔缸里自欺欺人,最后水都发臭了,鱼都死了也不知道问题出哪里了 。
养鱼这事,归根到底还是哲学问题:要习其道,而非习其法。道是事物背后的客观规律和逻辑,而法是解决问题的方式和处理问题的办法。道者恒也,法者变也。道理和逻辑是恒定不变的;而方法和手段是多种多样的。养鱼的道就是要了解要养的鱼的生活环境和习性,对水质,温度,食物,空间的需求,以及满足这些需求所需的条件。养鱼的法是根据上述的需求采用具体的手段实现它们:该用多大的缸,水的温度,酸碱度,硬度该在什么范围,养几条,采用哪种过滤方式,用什么当滤材,用量多少,能和什么生物混养,用什么当食物,多长时间喂一次等等……养鱼的最高境界就是道法自然,也就是向大自然学习,让鱼根本感觉不到是在人工的环境里生活,而是生活在自然的水域中,当然这是几乎无法实现的,只是养鱼人追求的终极目标。真正医术高明的人是在病人仅有得病征兆之时就设法调理病人身体,让其不得病。真正养鱼的高手是让鱼生活在其最舒适的环境中,使其不被人工饲养的各种弊端干扰。另外还要充满对生命的敬畏,用生命取乐的做法,最轻了说也是不人道的。既然养了它就要有一份责任感,鱼是没有取悦人类的义务的,因此想让它在你疲惫时给你带来一份闲适,必须付出相应的代价。天下本无岁月静好,要么你自己负重前行,要么找人替你负重前行。最后说两句务实的:我的缸里之所以干净,是因为每天打理,每天吸鱼便,换水十分之一左右。苹果螺不建议和鱼混养,它的除藻能力远不及军帽螺和斑马螺,但是繁殖能力太强,一旦爆缸用你就会发现水泵,过滤器,管道,到处都被螺卵和大大小小的苹果螺堵得严严实实。
铺底的方砖就是放生化仓里的№1的小方砖,60和80缸里铺底的也是,只不过80缸比较大,铺这个边长4CM的要铺很多,所以用了部分边长10CM的yee方砖,这个铺底的好处就是培菌效果比底砂好,吸鱼便清理的时候也方便,缺点是成本比较高,而且比较丑,如果要造景,铺这个就很不协调。至于米家这个缸,吸鱼便效果差的原因,一个是进水口比较高,一个是水泵吸力小,解决办法也是两个:要么加大水泵吸力,换大功率水泵,要么把底抬高,铺底滤板或者其他东西,比如水草泥,让鱼缸底只略低于进水口的下沿。
关注数量超出限制,
请先删除部分内容再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