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剔的测评师,用心分享,真实、接地气的经验和有用干货
图书领域作者
注册3周年签到11天
IP属地:广东

芝麻信用评估

芝麻信用评分是合法独立的信用评估及信用管理机构,授权后得到分数越高,代表信用越好
莫言说:他是写字最少、赚钱最多的作家
他童年时因为犯了错装病,谎称肚子疼,外科医生的父亲竟然把他拖到手术室,割掉了阑尾。1960年4月,他生在浙江杭州,童年基本都在医院里游荡。小学时全家搬到了对面是太平间的医院职工宿舍。他说,那些年常常在睡梦中被哭声吵醒,不用分辨,就知道“又有一个人纹丝不动地躺在对面太平间的水泥床上了”。有一年夏天,他跑到太平间里面睡了个午觉,一觉醒来竟凉爽无比!多年后,读到海涅的一句诗——“死亡是凉爽的夜晚”,他惊觉:那就是自己当年在太平间睡觉的感觉!1977年,中学毕业,中断10年的高考刚刚恢复,但他没考上,在父母的安排下当了牙医。五年后弃医从文,1983年开始创作,从弃医从文到真正开始创作,他只花了一年的时间。1984年,他开始发表小说。1993年发表的《活着》和1998年的《许三观卖血记》,同时入选百位批评家和文学编辑评选的九十年代最具有影响的十部作品。1994年,他的长篇小说《活着》由张艺谋执导拍成同名电影。成为张艺谋迄今为止最好的电影。随后多年,他分别获得意大利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澳大利亚悬念句子文学奖、法国文学与艺术骑士勋章、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他就是《活着》的作者、当代作家—余华。在2019年中国作家富豪排行榜上,余华排在第二位——靠一本12万字的《活着》,获得了1550万的版税收入,位列第一的《三体》一套书有90万字。莫言说:余华是写字最少、赚钱最多的作家。在豆瓣好书排行榜上,余华的《活着》位列第二,评分9.4,排在它前面的是中国文学的扛把子——《红楼梦》。这是一部看透人生后给你无限勇气和力量的作品,同时也是我没有勇气看第二次的书。如果你倦了,累了,不妨读读《活着》这本书,相信会给你砥砺前行的力量和勇气。 每次我觉得生活很苦的时候,我就想想《活着》里面的情节,就觉得眼前的一切都算不了什么。
2024-12-11
《卡尔•威特的教育》:200多年前的教育观竟然如此超前
说是经典的家庭教育书籍毫不为过!这是19世纪德国著名的天才人物卡尔·威特(Karl Witte)的父亲所写的书,主要讲述他是如何通过后天教育,将反应迟钝的“痴呆”婴儿(书中描述),培养成天才教育经验。书中主观想法以及不科学的地方很多,但是从教育理念来看,这绝对超前,比现在的很多人都超前。卡尔·威特是怎样的一个天才?百科这么描述:八九岁时就能自由运用德语、法语、意大利语、拉丁语、英语和希腊语这六国语言;并且通晓动物学、植物学、物理学、化学,尤其擅长数学;9岁考入莱比锡大学;10岁进入哥廷根大学;13岁出版了《三角术》一书;年仅14岁就被授予哲学博士学位(事实上,目前仍然是《世界吉尼斯记录大全》中“最年轻的博士”记录保持者);16岁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并被任命为柏林大学的法学教授;23岁他发表《但丁的误解》一书,成为研究但丁的权威。与那些过早失去后劲的神童们不同,卡尔·威特一生都在德国的著名大学里授学,在有口皆碑的赞扬声中一直讲到1883年3月6日逝世为止。老卡尔先生认为:对于孩子来说,如果家庭教育不好,即便是最优秀的教育家做最认真的教育,也无济于事。教育得当,普通的孩子也能成长为天才。教育不当,即使再大的天才也会被毁掉。书中讲述了他准备孩子在胎儿时期到孩子14岁他做过的一系列经验分享,虽然有些观念还是比较陈旧(毕竟是200多年前的人了),但是核心的经验还是很值得我们去学习,甚至比现在很多的教育理念还要先进。诸如“国民的命运掌握在母亲的手中”、“抓住孩子智力发展的最佳时期”、“感知孩子所需,是父母成功的开始”、通过“系统训练孩子的五官”以达到全面培养孩子的目的、“真正的教育都来自生活”等这些理念,在200多年前,这位伟大的父亲都已经总结出来,而且通过践行培养出如此优秀的孩子。
2024-12-11
社区达人榜 查看更多

关注数量超出限制,
请先删除部分内容再尝试